「源頭減廢」遲遲未行動

環保政策恐陷「拖字訣」
19/09/2016
42195
收藏
分享
環保政策恐陷「拖字訣」
環保政策恐陷「拖字訣」
環保政策恐陷「拖字訣」
環保政策恐陷「拖字訣」
環保政策恐陷「拖字訣」

特區政府為減少廢棄物數量,推動「源頭減廢」,以紓緩垃圾堆填區及焚化中心壓力,繼環境保護局完成「膠袋徵費」及「建築廢料收費」公開諮詢後,特區政府再開展第三項「源頭減廢」政策,即生活垃圾收費制度的前期研究工作,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研究本澳生活垃圾收費制度,但政府的「源頭減廢」議題討論多年,一直未見成效。在昨日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上,發言市民批評政府官員忽視市民聲音,質疑當局推環保政策的決心;出席發言嘉賓則指環保局政策遲遲未行動,令澳門環保之路愈走愈漫長。

「澳門論壇」昨日探討「源頭減廢」,出席發言嘉賓指環保局政策遲遲未行動,令澳門環保之路愈走愈漫長。( 楊淑菁攝)

應邀出席昨日「澳門論壇」探討「源頭減廢」的嘉賓,包括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雷民強、立法議員李靜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理事長高律夫。雷民強認為,可參考香港,把分類回收發展成為產業,讓回收資源變得有價值,但需要政府配合及支持。他覺得現時環保局手法太過軟弱,應「雙劍合壁」,在教育及罰則下推行環保工作,效果會相得益彰,建議當局在制定環保政策時應取消諮詢環節,政策應由專家制定,並不是由市民討論而成。

本澳每日均產生大量生活及建築垃圾已嚴重影響環境,令建築廢物堆填區不勝負荷。 (互聯網圖片)

李靜儀認為,廢物徵費要在年底才進入立法程序,實在太遲;在建築廢料政策方面,由大型設施興建前開始討論,到已經建成都還沒有落實,再這樣下去市民會很失望。全澳玻璃回收站共有46處,她表示仍未足夠,而電子廢棄料更要長途跋涉到北安焚化垃圾中心,就算居民想主動進行回收也難以實行,當局應注意便利性的問題。

高律夫提到本澳普遍的公民意識不足,使行政措施更難實行,若推行垃圾徵費,擔心部分居民為了節省金錢和避免麻煩,會出現擅自將垃圾放在鄰居家門之類的自私行為,因此,當局在宣傳方面更要落足馬力,做到持之以恆,並不是賣廣告及做場表演就算,可考慮到學校宣傳,但質疑各部門只會「互相踢波」,各自為政,權責分工太細之餘又欠缺清晰,政策一直用「拖字訣」。

有市民發言時批評,許多業主購買經屋後會拆卸間隔再重新設計和裝修,導致產生大量建築廢料,非常浪費,建議政府在設計經屋時不用間隔房間,由業主自行裝修,避免再次裝修產生不必要的建築廢料。另外,有市民戲稱環保局為「環保宣傳局」,網頁內容只有研究、提倡與建議,但罰則就分到其他部門,認為現時公眾監督不強,形容環保局不只是「無牙老虎」,而是「無牙鵪鶉」。

「污者自付」早已成為世界潮流,但本澳建築廢料徵費去年年底完成公開諮詢後,至今尚未落實。(資料圖片)

當局力推「源頭減廢」政策

為推動「源頭減廢」、紓緩垃圾堆填區及焚化中心壓力,環境保護局正推動「膠袋徵費」、「建築廢料收費」及「生活垃圾收費」政策研究。其中爭議較大、與市民切身相關的即是「膠袋徵費」與「生活垃圾收費」兩項。

今年2月完成「推行限制使用塑膠購物袋之制度」諮詢工作,並於上月29日公布總結報告與意見匯編。諮詢共收1,924份意見書,結果顯示,普遍意見認同在零售業層面,徵收每個塑膠購物袋不少於一元,有關費用由商戶自行保留。報告中提出,膠袋徵費優先在七大類別零售商戶(超市、便利店、藥房、百貨公司、食品類手信店、麵包店和餅店)推行。環保局將引述監察制度避免違規,違規者建議裁罰600至1,000元。但有關推行時間仍未有定論。

有關政策目前正要展開公開諮詢,特區政府於本月5日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研究相關制度,批給費495萬元,預計今年第四季展開,為期12個月。有批評聲音認為,現在才開始研究已經太遲,另兩項源頭減費措施尚未實施,配套也未完善,質疑效果有限。不過,據本報早前調查,許多市民贊成對生活垃圾徵費,認為可減少不必要垃圾。

環保局上月底公布膠袋徵費諮詢報告,建議七大零售業類別,每個膠袋徵費一元。 ( 資料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