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定勢思維緩解水患威脅
09/12/2021
6961
收藏
分享
跳出定勢思維緩解水患威脅
跳出定勢思維緩解水患威脅

水患是困擾本澳多年的 「老大難」問題,特別是內港及路環西側等沿岸低窪地區,區內商戶和居民長期飽受水患之苦,若果遇上極端天氣疊加天文大潮,水浸情況更加嚴重,加上疫情下經濟不景,無論是居民還是商戶,均無法承受水浸造成的額外財產損失。

經歷過「天鴿」風災的慘痛教訓後,特區政府提出七項防災減災工程的規劃建設。時至今日,七項治水工程中只有「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於今年中完成,其次是工務局負責的「筷子基至青洲沿海防洪工程」。此 外,尚有五個項目工程仍處計設和研究階段,當中包括最受市民關注且最重要的治水工程「內港擋潮閘」。

特區政府早前提出在灣仔水道近媽閣河口建設寬六百五十米的活動式擋潮閘,設計以應對二百年一遇的洪水為標準,形成一度可抵擋 五點八米潮高的人工屏障,長遠緩解內港水患。

但行政長官早前在施政報告答問會上回應議員提問時指出,現時擋潮閘僅設計費已達幾億元,先不說建設擋潮閘的費用,「擋潮 閘每一年的保養費用可能比設計費高好多」, 日後可能會是「大白象工程」,因為閘口在水底,若遇颱風時,擋潮閘在水底上不到來的話,問題更大。當完成擋潮閘後,若遇到「天鴿」般的潮水,就可發現本澳仍有哪處地方出現水浸。

有團體近日舉辦座談會檢視北區水浸成因,有立法會議員及市民均認為,內港北雨水泵站在暴雨期間能發揮成效,可解決大部分由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期望加快興建北區雨水泵站,增強去水效果。

無可否認,澳門地理位置特殊,正如特首所言,「低窪地區點都是低窪,這沒有辦法解決得到,水一定往低走,唔會向高流。」就算斥巨資建成擋潮閘,亦不能保證能抵擋任何天災。因此,政府應斬釘截鐵,先在短期內做好泵站,解決急切的暴雨水浸問題,再在繼續推進「內港擋潮閘」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研究其他長期防洪的可行性方案,不要被定勢思維束縛,同時做好渠網管道更新和打擊非法排污等基礎工作,增強本澳的防洪排澇能力。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