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國債利差12年來首現倒掛

《證券時報》:實際利差仍為正
12/04/2022
15466
收藏
分享
《證券時報》:實際利差仍為正
《證券時報》:實際利差仍為正
《證券時報》:實際利差仍為正

隨著美國貨幣緊縮步伐加快,美債殖利率飆升,4月11日,十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達到2.76%,自2010年以來首次高於十年期中國國債值利率2.74%,引發外界對外資流出與人民幣走貶的擔憂。內地財經媒體《證券時報》則稱,考慮到美國的高通脹,雖然名義利差為負,實際上中美利差仍為正,不需要擔心人民幣貶值。

中美各年期國債殖利率利差自3月中起陸續出現倒掛,3月25日,美國三年期國殖利率高出中國同期國債殖利率八個點,為自2009年以來首次倒掛:本月1日,兩年期國債殖利率也出現倒掛。

有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可能削弱中國資產的吸引力。最新數據顯示,3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降至3.88萬億元,按月減少1,100億元,為連續第二個月淨賣出。

《證券時報》指出,如果考慮通脹因素,這種影響會大大減小。中國3月份CPI同比上漲1.5%,市場預期美國3月CPI將在8%以上,即便將CPI數據平滑,美國短期內仍然是明顯的負利率,這樣,兩國間名義利差為負,但實際利差仍為正,即中國利率高於美國利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人民幣貶值壓力,加之外匯管制的存在,所以並不需要擔心人民幣大幅貶值。

「美國利率走高對中國貨幣政策構成了一定掣肘,但也沒必要視其為緊箍咒,因為兩國經濟走向不同,各自貨幣政策自然可以有所不同。美國面臨高通脹、高增長,選擇加息是正確選擇,中國面臨低通脹,抗疫對經濟增長形成抑制效應,必要時放鬆貨幣也是正確選擇。」

內地媒體引述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相關人士表示,證券類資產具有流動性較強的特點,在個別時點出現調整並不能反映總體趨勢。與存量相比,外資減持境內股、債市場規模相對有限,對人民幣匯率及跨境資本流動形勢的影響總體可控。(編輯:李世達)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