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邁出Web3監管關鍵一步 

穩定幣發牌制度正式立法
22/05/2025
5249
收藏
分享
穩定幣發牌制度正式立法

香港立法會於2025年5月21日正式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確立了香港法定貨幣穩定幣(fiat-referenced stablecoin)發行人的發牌制度。特區政府預計,《條例草案》將於年內正式生效,屆時香港將成為全球少數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進一步鞏固其作為虛擬資產監管樞紐的地位。

所謂穩定幣,是指與法定貨幣、貴金屬或一籃子資產掛鉤,價格相對穩定的數字貨幣,常被視為連結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的橋樑。與比特幣等高波動的加密貨幣相比,穩定幣更適合用於日常交易、支付及跨境清算。

《條例草案》明確三類行為需領牌照,包括: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在香港或其他地區發行港元穩定幣;以及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穩定幣產品。政府設下六個月過渡期,讓已經開展相關業務的機構有足夠時間完成申請牌照。

聚焦三大監管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立法會表示,穩定幣發牌制度聚焦三大監管原則:其一,發行人必須建立穩健穩定機制,確保儲備資產由具高度流動性及信用的資產構成,並且在任何時候儲備總值不得低於穩定幣面額;其二,發行人須保障持有人權益,確保其可按面額贖回穩定幣,贖回不應產生不合理費用,並須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其三,發牌制度亦納入反洗錢、風險管理、資訊披露、審計與高管適任性等全面要求。

在財務條件方面,申請機構須具備不少於2,500萬港元的實繳股本及足夠流動資產。牌照無固定期限,除非被撤銷、清盤或除名,否則持續有效。

為進一步保護投資者,《條例草案》規定,僅限由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發行的產品,可向零售投資者銷售。具銷售資格的機構包括:獲金融管理專員發牌的發行人、銀行、持有證監會第一類牌照的券商及經認可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

除立法之外,香港金融管理局早於2024年已啟動穩定幣沙盒機制,作為制度實施前的試驗場。金管局數字金融處主管何泓哲透露,目前已接獲超過40份申請,並選出三組參與者進入沙盒,包括渣打香港、香港電訊與安擬集團(Animoca Brands)組成的聯盟、京東旗下的京東幣鏈科技,以及本地創新公司圓幣科技。

可為人幣跨境清算做參考

香港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指出,《條例草案》標誌香港虛擬資產監管從單一部門過渡至跨部門協作,並與Web3生態系統發展接軌,有助吸引更多國際機構與資金落戶。他曾於本月18日出席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時預告此條例即將通過。

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則指出,穩定幣可為人民幣跨境清算提供參考模式。他認為,數字人民幣的國際推廣應加快步伐,並學習虛擬資產的創新做法。

香港自2022年10月發布《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以來,政策與監管日趨清晰。2023年6月1日,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發牌制度正式上路,目前已有10家持牌平台。隨着穩定幣制度立法完成,港府預告下一階段將就虛擬資產場外交易(OTC)及託管服務展開諮詢,並擬發布第二份政策宣言,推進數字金融全產業鏈監管格局。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