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綠色低碳產業鏈可供借鏡

團體冀澳門踏出永續發展第一步
26/05/2022
33727
收藏
分享
團體冀澳門踏出永續發展第一步
團體冀澳門踏出永續發展第一步

利用黑水虻對廚餘進行生物處理後,產生的有機肥料可用於有機蔬菜種植。(受訪者提供圖片)

柯學明期望澳門借鏡橫琴的綠色低碳產業鏈,思考適合澳門永續發展的方案。(資料圖片)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近年在綠色低碳城市建設方面起到示範作用,從生活垃圾前端分類,到中後端專項分流處理,再到農場、堆肥、育苗等產業鏈條的試點延伸,形成全鏈條減碳管理的閉環,實現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增加17%。有澳門環保團體早前組織專家學者及回收業界人士到橫琴參觀,為澳門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取經。【本報記者楊瑞盈報道】

澳門食物及環境健康學會聯合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早前舉辦「琴澳綠色低碳城市體驗日」,組織組織近30名學者及業界人士參觀橫琴的綠色低碳城市建設。

善用智能科技推動垃圾分類

澳門食物及環境健康學會副會長賴珮君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當橫琴的垃圾回收產業鏈是一環緊扣一環,每一步都可以應用於社會建設,十分值得澳門參考。澳門食物及環境健康學會會長柯學明指出,大眾普遍不了解垃圾分類回收的作用,並對垃圾分類回收有麻煩、骯髒的印象,而橫琴的社區智能垃圾分類設備能夠令居民清楚知道垃圾回收後的用途,而且該社區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十分乾淨、方便,融入在社區之中,能夠顛覆大眾對垃圾分類回收的印象。

生物處理廚餘變廢為寶

柯學明又指,廚餘是澳門最大固體廢物組成之一,疫情前全澳每年棄置逾20萬公噸廚餘,人均每日棄置約0.8公斤。而橫琴的廚餘處理做得相當好,當地使用黑水虻這種天然資源處理廚餘,黑水虻又可以回用於魚禽養殖,形成魚菜共生系統,或是將黑水虻製成有機肥料等。

據了解,深合區早於2020年已建成第一座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及宣教基地。該基地利用黑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能夠取食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對廚餘進行生物處理,將其轉化為優質動物蛋白(黑水虻預蛹)和黑水虻蟲糞,可回用於魚禽養殖。基地日均處理廚餘量為500公斤,每年可就地處理廚餘垃圾183噸,實現廚餘垃圾100%資源化,以及56%的碳減排環境效益。

柯學明認為,澳門可以借鑒橫琴的綠色低碳產業鏈,如利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生物科技處理廚餘等方法,但澳門的問題為澳門資源、地方相對少,會面臨較多挑戰,期望透過參觀活動令業界了解其他地方的做法,得知其實挑戰並沒有這麼大,可以嘗試踏出第一步。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