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2.0試點昨(4)正式落地,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者能夠通過更多渠道選擇更豐富的投資產品。首批獲納入試點的十四家內地及香港券商,首日開展「跨境理財通2.0 」業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者,即日起可通過券商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不再只限於銀行單一渠道。有券商表示,可進一步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跨境理財通」2.0試點昨(4)正式落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內地和港澳居民,可以通過證券公司,來互相購買對方的金融產品。 (新華社圖片)
跨境理財通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投資者,可以相互投資對方金融機構提供的、符合資格產品的一種試點方式。隨著「跨境理財通」2.0試點正式落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內地和港澳居民,可以通過證券公司,來互相購買對方的金融產品。此次新增可以購買的產品,包括一部分更高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此前「跨境理財通」1.0試點,投資者只能通過商業銀行購買,「跨境理財通」2.0試點,增加了證券公司。據了解,首批共有14家證券公司獲批開展業務。「跨境理財通2.0 」亦引入多項優化措施,包括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擴大合資格投資產品範圍,乃至一部分更高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以及優化內地投資者准入條件等。
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國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開稱:「跨境理財通2.0試點在一定程序上,降低了南向通投資者,也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投資者準入門檻,同時提高了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到300萬元人民幣,還擴大了合資格金融產品的範圍和種類,助力推進粵港澳區域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助力國家金融高水平開放。」
個人投資者超過12萬人截至10月底,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試點的個人投資者超過12萬人。(資料圖片)
截至10月底,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試點的個人投資者超過12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逾5萬人、內地投資者逾7萬人,境內銀行通過符合要求的管理方式,實現逾95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跨境。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早前指,「跨境理財通2.0 」在2月實施後,南向資金明顯增加,開戶數量和匯款金額都有所上升,目前正與業界溝通,研究「跨境理財通3.0 」的可行性,包括額度、產品種類和銷售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