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向三歲以下嬰幼兒每月發放1,500元(澳門幣,下同)育兒津貼。社工局局長韓衛昨日表示,育兒津貼的具體發放時間、申請對象等細則仍待行政法規通過後再確定,但強調幼兒必須持有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證,亦會涵蓋2022年起出生的幼兒。他又透露,初步考慮採用一戶通等方式登記,一戶通基本具備父母及子女資料,核對資料和輸入銀行資料後,已達至可發放的條件。當局希望育兒津貼能為家庭提供部分經濟支持,以鼓勵生育。(資料圖片)
當局初步考慮採用一戶通等方式登記申請育兒津貼。(資料圖片)
韓衛昨(7)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指出,初步考慮採用一戶通等方式登記,一戶通基本具備父母及子女資料,核對資料和輸入銀行資料後,已達至可發放的條件。局方會總結過往協助發放現金分享、敬老金等經驗。有關程式設計的基本框架已完成,測試後很快可上架。由於預料涉及萬多名家長、或同短時間內申請,需考慮負荷情況和確保網絡安全。
冀津貼為家庭提供部分經濟支持
談及育兒津貼金額的訂定標準,韓衛解釋,每人每月發放1,500元、每年共1.8萬元,是考慮到育兒家庭重要支出如尿片、奶粉及食物等,參考消委會各大商號嬰兒用品的費用平均價,評估每周900至1,300多元,希望津貼為家庭提供部分經濟支持,鼓勵生育。以今年出生幼兒為例,育兒津貼連同出生津貼、明年度的現金分享,每名幼兒出生頭三年共獲8.7萬元支援。他又估計,逾萬五名幼兒可受惠。
韓衛表示,特區政府重視「一老一少」工作,應對人口老齡化及少子化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一老」方面,調升敬老金,並建立健全的家居、社區及機構養老體系,適當調整三者的資源配置,將制訂「家居環境適老化設計及改造指引」,提升居家環境的安全;規劃15至20分鐘社區長者服務圈,方便長者就近使用設施及服務;在東區-2將增設1,100個長者院舍宿位,及探討跨區機構養老的可行性等,短期內也將開展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的普查及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