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府日前公佈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建造工程的最新交通與圍封安排。婦聯政策研究室主任、北區社區諮詢委員會委員葉詠康表示,空中走廊建設有助提升居民步行環境,但工程期間需注意對交通、環境與中小企方面的影響,並嚴格確保工期質量。他亦建議未來應擴大工程意見反映渠道;在城規及都更時對步行系統進行超前規劃等,配合包括輕軌與巴士等公交系統的改善,引導更多居民出行習慣向「步行+ 公交」轉變等,構建宜居宜行的美好家園。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工程效果圖-第一區空中走廊效果圖。 (資料圖片)
葉詠康建議當局須嚴格確保工期質量,並注意工程期間對交通、環境與中小企方面的影響。(婦聯官網圖片)
葉詠康指出,城市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各類道路工程建設,重點在於如何盡量控制及減低對周邊居民及商戶的影響。近期政府主動向社團以及在北區社諮委中介紹相關工程並聽取意見,部分意見如過路設施旁的圍封板採用透明式設計減低盲點,在現場增設交通指示等意見都已得到接納。同時,是次工程亦引入線上意見反映平台,他支持有關做法,並認為未來應推廣至不同部門單位發起的道路工程中使用,相關工作可在新成立的「優化道路工程協調工作組」中進行討論,通過建立統一便捷的居民意見反映與回應渠道,提高官民間的良性互動,有效減低居民對道路工程的疑慮。
倡建完整步行系統實施計劃
葉詠康續指,在地少人多車多的澳門,空中或地下步行系統有助於解決城市高密度發展帶來人與車之間的衝突,實現人車分流,以及提供建築物與公共空間的全天候、無障礙的友善步行網絡。不過,現時本澳的空中步行系統,大都是先起完「樓」,後再建設空中走廊,如林茂塘、石排灣和諧大馬路、基馬拉斯大馬路等空中走廊建設均是如此,這樣在工程建設期間就難免對居民及商戶帶來較大影響,而居民從原本在地面步行系統過路,改變為使用空中步行系統又要面對一段適應期。
因此,他認為政府在中長期工作上,應在正編制的各分區詳細規劃與片區都市更新過程中,根據域特點納入完整的空中或地下步行系統計劃及實施策略,在審批具條件的大型公共及私人建築規劃條件圖時,預留步行系統的公共通道和「接口」,並且在建設樓宇時同步開展步行系統工程,減低因各項工程「時間差」對社會的影響,同步改善居民居住、交通與步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