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社諮委、婦聯教育培訓中心主任關艷娟表示,今年五一假期首天,全澳入境旅客近17.7萬人次,橫琴澳方口岸更刷新單日入境及出入境總數兩項歷史紀錄。隨著輕軌媽閣站、石排灣線及橫琴線陸續開通,載客量隨之增加。近月日均載客量穩定突破兩萬人次以上,顯示輕軌已成為本澳公共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環。然而,輕軌在推進其他站點的建設的同時,現有站點的商業配套與周邊協同發展仍需加快完善,方能擴大輕軌的經濟效益。輕軌已成為本澳公共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環,但現有輕軌站點的商業配套與周邊協同發展仍需加快完善。 (婦聯官網圖片)
關艷娟建議輕軌公司加強與休閒企業合作,共同促進區域的發展,實現輕軌建設的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婦聯官網圖片)
關艷娟她近日實地走訪輕軌媽閣站,發現人流明顯增多,不少居民和旅客都讚揚輕軌的便利性。然而,也有居民反映,站內多個舖位門口仍然關閉,商舖仍未開業經營,居民希望能夠早日開放商店以方便購物。此外,居民還提到媽閣站外的廣場配套設施尚不完善,顯得比較冷清。
關艷娟提三建議
針對上述情況,她提出以下三點議:一是輕軌公司應加快商業運營部署輕軌公司作為運營主體,應加快完善運營策略,積極推進站內商業元素的實踐。一方面,持續跟進及監管商戶的營運狀況,為何出現不營業的情況。另一方面,應加快招商進度,吸引知名品牌或特色商戶進駐,提升站內商業氛圍。
二是活化媽閣站戶外廣場應充分規劃並善用媽閣站戶外廣場,輕軌公司可聯合文化局、旅遊局等部門,不定期舉辦集市、藝墟或藝術文化表演等活動,增設豐富多元的元素,讓戶外廣場變得有人氣和活力,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居民聚集,亦可培育本地文創產業的發展,提升區域的整體吸引力。
三是加強商業聯動與區域協同媽閣站出入口廣場的商業聯動應主要體現在與周邊交通設施的協同上。未來,隨著商業元素的增加,建議輕軌公司加強與休閒企業合作,共同促進區域的發展,實現輕軌建設的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