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博彩業進入艱難重整期。根據菲律賓娛樂暨賭博公司(PAGCOR)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全國老虎機營收年減42%,僅錄得134億披索(約2.4億美元),整體博彩稅收亦顯著下滑。隨著政府全面打擊離岸博弈營運商(POGO),這場曾為國庫創收的「博弈盛宴」正迅速轉為經濟負擔與治安壓力。
離岸博弈營運商(POGO)自2016年由菲律賓政府合法化,允許業者以菲律賓為基地,面向境外(主要是中國)提供線上博弈服務。業者需向PAGCOR申請牌照並繳稅,初期為政府創造可觀收入,但後續頻傳詐騙、洗錢與人口販運等犯罪問題,引發國內外關注。
自2016年政策開放以來,逾300家專門服務中國賭客的POGO企業進駐菲律賓,為政府創造數十億披索稅收,也帶動房地產、零售、語言培訓等相關行業發展。
但隨著案件頻傳,POGO漸與人口販運、洗錢、非法拘禁、電信詐騙畫上等號。2022年至2024年間,菲律賓爆出多起外籍人士遭POGO機房囚禁、強迫工作的惡性案件,嚴重影響國際形象。
面對內外交迫,小馬可仕總統於2023年下令全面撤銷POGO牌照,並要求所有POGO於2024年12月前停止營運,外籍員工必須在年底前離境。2025年起,POGO營運已從合法轉為非法,菲律賓正式進入「後POGO時代」。
價值87億披索老虎機閒置
首當其衝的為首都馬尼拉都會區的多個博弈中心,包括帕賽、帕拉尼亞克等地的綜合度假村與POGO機房,紛紛面臨設備閒置、人力裁減與資產減值等問題。據統計,因POGO關閉導致的閒置老虎機設備市值高達87億披索,像PhilWeb與Sun International等業者,第二季合共減值損失達32億披索。
本地機台供應商亦難以倖免。Pacific Gaming訂單年減73%,德國廠商Novomatic則直接喊停其15億披索的Cavite生產線擴建案,顯示產業鏈自上而下遭遇重創。
雖然POGO主要提供線上博彩,但許多業者為了吸引高端客戶與投資者,會在租用的大樓內設置小型實體博弈區,包括老虎機與賭桌,作為「招待空間」或展示設備的據點。取締後,這些機房被查封,設備自然閒置。
此外,在POGO高峰期,為滿足客戶體驗與營運展示需求,許多設備商、技術供應商大量生產與出售老虎機予POGO關聯企業。禁令實施後,原訂出貨計劃被取消,造成大量庫存堆積與產能過剩。
地下POGO網絡仍運作
儘管禁令已下,地下POGO網絡仍持續運作。今年2月,警方於帕拉尼亞克市破獲一處大型詐騙機房,逮捕450名嫌犯,其中包括五名中國公民。據調查,該機房利用感情詐騙與虛假加密貨幣項目,專門誘騙中國與印度受害人投資。
此案再次揭示,POGO已從線上賭博平台蛻變為跨國詐騙基地。根據總統府反組織犯罪委員會(PAOCC)說法,部分業者假借科技公司名義,在小城市租用大樓,遠離執法監控視線,繼續進行詐騙活動。移民局估計,仍有逾萬名POGO外籍從業人員未依令離境。
南華早報分析指出,這些非法POGO機構除了繼續從事賭博與詐騙外,更可能透過地方政治結構尋求庇護。前班班市長郭華萍即因與POGO場域關聯,正接受多方單位調查。
菲律賓政府此舉固然展現整肅決心,但也導致賭收銳減、就業流失、外資卻步。PAGCOR雖試圖以補貼與稅務減免鼓勵度假村使用本地老虎機、開發AI與區塊鏈新遊戲系統,但新技術尚未普及,市場反應冷淡,難以填補POGO離場的收入缺口。
事實上,菲國一度預期在2025年於亞洲博彩設備市場佔據15%份額,但據東盟博彩顧問機構資料顯示,實際比例僅剩6.2%。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