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近日審議一項稅改法案,當中一項針對非美國公民匯款的條款引發國際關注。根據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公布的《大美麗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草案,美國未來可能對非公民向海外進行的國際匯款徵收5%稅金,此舉被批為具有制度性歧視,並引發對全球勞工與匯款依賴國家造成連鎖衝擊的疑慮。
草案規定,未來所有非美國公民若從美國境內匯款至海外,將需支付5%的「執行稅」(execution tax),並由銀行或支付平台等匯款機構代為扣繳,每季度繳交至美國財政部。若匯款人能透過「合格匯款服務商」證明其為美國公民或國民,或持有有效社會安全號碼(SSN),則可豁免或申請退稅。
草案未對課稅金額設定門檻,意味即使是少額匯款也將適用,影響範圍涵蓋包括H-1B工作簽證、F-1學生簽證及綠卡持有者等非美國公民。此外,非公民若透過投資或股票選擇權等方式取得的收入匯出海外,也將被課徵5%稅金。
美國稅務專家認為,此政策若實施,將對數以百萬計在美工作的移民帶來實質經濟壓力。Nangia Andersen併購稅務合夥人Sandeep Jhunjhunwala指出,這標誌著美國稅收政策的一次重大轉變;普華永道(PwC)專家Akhilesh Ranjan則批評該措施「歧視非公民」,即使這些人與美國公民一樣為經濟作出貢獻。
全球勞工匯款額逾8,000億元
根據世界銀行與美聯儲數據,2023年全球勞工匯款總額高達8,180億美元,是經合組織(OECD)援助總額的四倍,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是家庭教育、醫療與基本生活的主要支撐。其中,印度是全球最大匯款接收國之一,僅2024年來自美國的匯款就高達1,290億美元。若新稅政策上路,數千萬依賴匯款維生的印度家庭恐首當其衝。
此外,政策還可能導致企業調整人力與薪資策略。有專家警告,雇主為留住移民人才,可能需額外補貼或提高薪資以抵消稅收負擔;亦有業者可能轉向海外發薪、或採用穩定幣(如USDT)與非美元貨幣進行支付,以規避潛在稅務風險。
金融市場亦對此草案反應審慎。有投資人擔心,若法案通過,可能掀起資金避稅潮,進而影響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信心。部分資金可能轉向歐元、人民幣、黃金或加密資產,或透過現金匯兌與穩定幣作為替代方案。
目前該法案仍處於眾議院審議階段,尚未正式立法。然而,在地緣政治升溫與去美元化趨勢逐漸擴大的背景下,這項政策一旦落實,勢必對全球資金流動與金融穩定造成深遠影響。儘管整體法案在預算委員會已遭否決,但其中針對非公民匯款課稅的條款,仍引發高度討論與後續關注。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