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板塊近日再度成為投行關注焦點,多家券商在最新報告中調整了重量級企業的評級與目標價。英偉達財報前獲Piper Sandler大幅上調目標價,蘋果則因iPhone需求回升獲摩根士丹利轉為看好;與此同時,Adobe因AI衝擊遭Melius Research降級至「賣出」,思科也被滙豐調低評級。摩根士丹利則看好鴻海AI伺服器動能,上調其目標價。
Piper Sandler將英偉達目標價由180美元上調至225美元,理由是預期公司即將公布的7月季度財報將再度展現強勁表現,下半年需求亦將維持韌性。
分析師Harsh V. Kumar表示,美國雲端巨頭的資本開支強勁,加上中國市場收入回升,均將推動數據中心業務成長。Piper估計7月季度收入約451億美元,與公司指引相符,略低於市場共識的457億美元,但仍具「輕微上行」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業務有望在10月季度明顯貢獻,Piper估計收入可達55億至65億美元。這一增長主要受惠於特朗普政府近期達成的協議,允許英偉達恢復向中國出口先進AI晶片,儘管毛利率將下滑約15%,至60%左右,但H20晶片利潤率仍與集團整體70%水平相近。
蘋果「轉危為安」
摩根士丹利認為,蘋果在iPhone銷售強於預期後,9月季度產量計劃上調8%至5,400萬部,顯示需求正在回升。該行預測12月季度出貨量可達7,600萬至8400萬部,並維持2025年下半年iPhone 17產量預測於8,000萬至8,500萬部。
在評級上,摩根士丹利重申「增持」,並維持240美元目標價,指出蘋果擁有更長的換機週期、積壓需求與毛利率順風,加上定價潛力未被充分體現。該行認為,蘋果若能確立AI合作夥伴,或將迎來估值倍數擴張。
AI衝擊SaaS估值
與英偉達、蘋果的利好氛圍不同,Adobe卻遭遇唱淡。Melius Research將Adobe降級至「賣出」,並將目標價定為310美元,理由是AI正在重塑軟件市場,衝擊傳統SaaS模式。
報告指出,AI工具的普及使更多人能快速打造強勁應用,可能侵蝕Adobe的訂閱業務。來自Figma、Canva與Runway等新創,以及Google等雲巨頭的競爭加劇,令Firefly商業化前景受質疑。Melius下調Adobe 2026及2027年收入預測至251億及260億美元,增速放緩至個位數。
思科動能放緩
滙豐將思科由「買入」下調至「持有」,並削減目標價至69美元,理由是估值過高與業績動能不足。雖然公司第四財季營收增長7.6%至146.7億美元,非GAAP每股盈利增長13.8%至0.99美元,表現符合市場共識,但低於滙豐預期。
滙豐指出,思科2026年僅預期5%的收入增速,加上積壓訂單放緩,顯示補庫存效應提前消退。雖然安全業務增長維持,但長期年複合增長率預測被下調至8%。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