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時零售市場競爭持續升溫,京東、美團與阿里巴巴三大電商巨頭在此賽道上激烈交鋒。隨著消費者從「囤貨」轉向「即時滿足」,即時零售正加速成為新常態,也為平台與品牌帶來場景化、供應鏈整合等全新挑戰。隨著三大電商加強補貼,內地即時零售戰爭重燃戰火。 (網絡圖片)
根據美團此前公布的618戰報,高客單價商品如手機、白酒、奶粉成交額年增達兩倍,突顯即時零售對多品類滲透的加速。同時,拼多多也傳出將於8月進軍即時配送,旗下「多多買菜」將在上海等一線城市試水自建倉庫,並與閃送、順豐同城等第三方合作,以生鮮與低價商品為核心搶市。
面對新對手來勢洶洶,現有巨頭紛紛升級布局。美團宣布將擴大即時零售品類、加密「閃電倉」網絡,小象超市更計劃覆蓋全國一二線城市。阿里巴巴則調整組織架構,將餓了麼與飛豬整併進電商事業群,整合電商、本地生活與旅遊業務,強化大消費平台戰略,近日更大手筆推出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補貼計劃。
京東同樣大動作進軍外賣與酒旅領域。創辦人劉強東表示,京東外賣將採用與美團「完全不同」的模式,聚焦食品安全與性價比。京東亦啟動「三年零佣金」政策吸引酒店商家加入,強調供應鏈才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盈利將依賴供應鏈體系而非平台抽佣。
即時零售市場上看兩萬億
根據《即時零售業發展報告(2024)》,中國即時零售市場預計2030年將突破2萬億元,呈現交易規模擴大、品類多元與用戶數成長三大趨勢。業內分析指出,與傳統電商相比,即時零售更易建立護城河,一旦規模化將具備更強用戶黏性與市場穩定性。
從用戶端觀察,即時零售已不再是單純搶快的比賽。根據Foodaily數據,「此刻就要」已取代「囤貨備用」成為消費主流。外送需求高度場景化,如歐洲盃期間深夜冰品訂單量年增10倍。品牌與平台的競爭焦點也從配送速度轉向「場景商品力」建構,誰能在特定情境中成為消費者首選,誰就能奠定優勢。
為滿足這些碎片化需求,美團閃購正持續強化即時履約優勢,其在中國已建成超3萬個閃電倉,預計2027年突破10萬個,實現「30分鐘送達」的承諾。同時,美團聚焦即時零售主航道,不僅強化本地供應鏈,也積極出海,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德試運營海外品牌Keemart,展現擴張野心。
綜合實力的比拼
分析普遍認為,未來即時零售不再只是平台間的流量之戰,而是涵蓋供應鏈整合、場景洞察與資源整合的綜合實力比拼。在這場沒有僥倖的長期戰爭中,誰能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穩交付的履約體系,並成功融合線上線下資源,誰就有望主導中國零售業的下一輪進化。
華西證券指出,即時零售儘管初期投入大、獲利周期長,但高度壁壘與穩定用戶基礎,令其成為巨頭爭奪的新藍海。隨著消費模式轉變與科技推動,場景化即時零售將成為品牌觸達消費者的關鍵通道。未來,誰能在「人、貨、場」的高效匹配中勝出,將奠定即時零售時代的真正領導者地位。未來即時零售不再只是平台間的流量之戰,而是涵蓋供應鏈整合、場景洞察與資源整合的綜合實力比拼。(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