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日本大災未至 

仍造成逾5,600億日圓經濟損失
06/07/2025
7658
收藏
分享
仍造成逾5,600億日圓經濟損失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其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2025年7月5日清晨4時18分」將發生大地震及海嘯,引發亞洲多國民眾恐慌。雖然這場「末日預言」最終未成真,但其對日本旅遊業及整體經濟造成的衝擊卻是真實發生的。

7月5日凌晨,大量網民在線上直播中守候「預言時刻」的到來。據報導,當時多達25萬人關注直播,屏息以待。然而直至當日清晨,日本除鹿兒島外海吐噶喇群島發生5.3級地震外,未有出現其他大規模地震。網民隨即在社群平台留言「無事發生」,「日本風平浪靜」,「睡到自然醒」等評論,象徵「預言危機」解除。

儘管實際災難未至,但預言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卻已浮現。根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估算,僅旅遊收入損失即高達5,600億日圓(約304億港元)。該研究假設,受預言影響,香港遊客於5月赴日人數減少50%,6至7月減少75%,8至9月回落50%,10月則降幅為25%;而中國內地、台灣、南韓、新加坡等地的遊客減幅為香港的四分之一,其他亞洲國家約減少一成。整體推估,自5月至10月,日本將損失約240萬名亞洲訪日遊客,占年均訪客量約8%,直接導致入境需求銳減。

香港市場影響最大

旅遊數據機構ForwardKeys也指出,香港、台灣與韓國自4月起至7月初的日本機票預訂量大幅下降,當中香港市場影響最大,6月底至7月初的訂票量較去年同期下滑83%。

業界亦觀察到旅遊業鏈條上的多重反應,包括航空公司減班、旅行團取消、旅館預約量下滑等,尤以香港地區最為明顯,多家航空公司縮減大灣區往返日本的航班數量。此外,社交媒體上的大量災難預警資訊進一步擴大恐慌效應,波及泰國、越南等地民眾,形成跨境心理壓力。

這場預言風波也催生「吐噶喇法則」的二次傳聞。網民指出,吐噶喇群島自6月下旬起已發生上千次地震,並回顧2016年、2023年的類似地震前兆與重大地震相連,引發對日本其他地區短期內將發生災難性地震的新一輪猜測。

不過分析指出,儘管這場地震預言對觀光業造成短期重創,但若無實際災害發生,預料入秋後遊客信心將逐步恢復。惟鑒於日本當前正面臨通脹升溫、內需疲軟與出口前景不明等壓力,旅遊退潮正是壓垮經濟復甦的又一根稻草。專家預測,若訪日外國人消費長期未能回升,日本經濟恐在下半年陷入輕微衰退。

龍樹諒:「預言」是編輯操刀

另外日本媒體《Smart FLASH》在7月4日刊出龍樹諒的獨家受訪內容,她首度澄清,造成恐慌的書腰文字其實是出自編輯之手,並強調該作品原意並非預言。

《我所看見的未來》出版於1999年,封面曾標註「2011年3月將發生大災害」等語句,被認為精準預示了311東日本大震災,引發廣泛討論。2021年再度推出的「完全版」則在書腰上寫著:「真正的大災難將於2025年7月發生(本当の大災難は2025年7月にやってくる)」,使得「7月5日凌晨將有災難」的說法甚囂塵上。

對於大眾的恐慌情緒,龍樹諒受訪時坦言,完全版書腰是由編輯者操刀,而非她本人所寫。對她而言,這本書不是預言,更不是預言漫畫,表示「如果不是出版社邀約,我最多只能算是畫了封面插圖而已,從個人感覺上來說,我反而更像是讀者。」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