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外海當地時間7月30日上午發生規模8.8強烈地震,為1952年以來最強之一。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警報,太平洋沿岸多國提高警戒,當地港口小鎮北庫里爾斯克(Severo-Kurilsk)部分區域遭海水淹沒,當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居民已全面撤離。
根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薩哈林州州長利馬連科表示,地震後海浪迅速湧入北庫里爾斯克沿岸,多處設施受損,包括魚類加工廠等沿海建築被淹。所幸目前無傳出人員傷亡。堪察加首府也出現停電、通訊中斷與建築受損情況,社交平台流傳的影片顯示,震動當下居民倉皇逃出屋外,商店貨品散落、家具傾倒,一間幼兒園更傳出牆面坍塌,幸未傳孩童受困。
本次地震亦喚起外界對1952年堪察加規模9.0強震的回憶。當年地震引發最高達12公尺的災難性海嘯,造成北庫里爾斯克約2,336人死亡,災後整座小鎮遷至高地重建。當時部分居民在第一波海浪後返家,不幸遭第二波海嘯吞噬,釀成慘重傷亡。這起歷史災難也促使全球建立現代海嘯預警體系。
據我國中央氣象署統計,該地區自1900年以來共發生133次規模7以上地震,其中1952年為最強。地震監測單位警告,未來數日可能出現規模7.5以上餘震。
此次強震引發的海嘯威脅亦波及日本、美國西岸、夏威夷等地。美國國家氣象局(NWS)與海嘯預警中心緊急發出相關地區海嘯警報,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並迅速撤離。
海嘯來了往哪跑?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說明,海嘯是由地震或海底火山活動造成的巨浪,當浪潮接近海岸,波高會迅速升高,形成極具破壞力的海岸洪災。海嘯常由多道波浪構成,首波未必是最強,後續波浪仍可能帶來巨大危險,甚至可持續數日。
預測海嘯主要依賴地震資訊與即時海面壓力偵測系統。NOAA使用「深海測報海嘯系統」(DART)與國際監測網絡合作,監測海水壓力變化以即時發出預警。
NWS採用四級警報系統:警報(warning)、預警(advisory)、觀察(watch)與資訊聲明(information statement)。當地震引發「海嘯警報」時,意味海浪可能造成嚴重淹水與強大海流,必須立即撤離,往至少海拔30公尺或距岸1.6公里的內陸地區移動。
美國國土安全部建議,如在海上收到海嘯警報,應駛往深海;如位於港口,應立即棄船前往陸地高處避難。大部分高樓並非為抵禦海嘯而設計,除非無其他選擇,否則不建議作為避難場所。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