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風暴與輿論壓力夾擊下,泰國政府決定撤回原定於本週國會審議的《娛樂綜合體法案》,暫緩推動賭場合法化。該法案自今年初通過內閣會議審議,原計劃建立包含賭場、會展中心、主題樂園等設施的綜合娛樂區,參考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模式,藉此刺激觀光與創造就業。然而,民間強烈反彈,加上執政聯盟內部動盪,使該政策無法順利推進。
泰國政府於2024年1月13日內閣會議中核准草案,但在原定4月9日國會辯論前,因美國關稅政策變化與地震善後等議題被認定為更高優先,草案辯論遭延後。7月3日國會復會後,法案原排定於7月9日展開初審。然而,隨著總理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捲入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通話錄音外洩爭議,憲法法院於7月1日裁定她停職,由內政部長普塔(Phumtham Wechayachai)暫代總理職務,使政治局勢再添變數。
此外,執政聯盟的關鍵成員「泰自豪黨」(Bhumjaithai)亦於6月18日宣布退盟,退出前握有69席,削弱聯盟在眾議院的穩定性。雖然執政聯盟在500席中仍保有261席過半席次,但只要有少數議員跑票或棄權,即可能導致重要法案無法通過。
撤案為讓社會冷靜
財政部副部長朱拉蓬(Julapun Amornvivat)表示,新內閣已在7月3日宣誓就職,負責審查娛樂綜合體草案的部門與執政黨議員也於近日召開會議,決議將草案自國會議程中撤回,待新團隊評估後再議。
國會黨鞭維蘇(Visuth Chainaroon)向媒體指出,撤案並非來自政治恐懼,而是為讓社會冷靜,並有更多時間向公眾解釋草案內容及其潛在效益。他強調:「這不是害怕什麼,我們必須幫助民眾了解此舉背後的理據,讓當前爭議降溫,再考慮是否重提法案。」
民間反對聲浪持續升溫。根據泰國國立發展管理學院(NIDA)調查顯示,高達60%的受訪者反對賭場合法化,反對團體更數度在總理府前示威,批評政府鼓勵賭博、恐加劇社會問題。即便政府強調,賭場將設有入場年齡限制與門票費,並由專責機構監管,但仍無法平息外界疑慮。
另一方面,法案的推動者,如執政黨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則主張,賭場合法化有助吸引高端國際旅客、增加就業機會及稅收,長遠而言能促進經濟成長並打擊非法賭博活動。然而,目前政治環境與社會氛圍,顯然未能為此政策創造良好條件。
此次撤案儘管為階段性挫敗,但並未意味賭場合法化政策就此終止。維蘇表示,未來仍有可能重新提案,但目前時機未成熟,將視未來內閣運作與社會回應再作打算。
泰國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壓力與民意挑戰,賭場合法化作為一項牽涉財政、觀光、倫理與治安的高度敏感政策,其未來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隨著新內閣逐步穩定,後續是否再次推動此案,將成為觀察泰國政治與產業走向的重要風向球。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