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商務局與拱北海關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珠海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682.7億元人民幣,創歷史同期新高,按年增長8.9%。其中,出口1154.2億元,增長4.7%;進口528.5億元,增長19.5%。無論是進出口總值還是進口增速,均強於全國(+2.9%、-2.7%)與全省(+4%、+9.5%)平均水準。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中,珠海外貿規模排名第六,增速位列第四。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加工製造、物流口岸與制度創新等多方優勢交織。
對外貿易市場方面,珠海對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均呈正增長,對香港地區、歐盟分別進出口159.5億元、267.2億元,增長16.3%、17.6%;對日本、英國進出口分別為81.3億與19.9億元,也錄得雙位數增長。對東盟、非洲、俄羅斯等新興市場表現亮眼,進出口額分別為234.5億、54.1億、49.3億元,分別增長2.4%、8.3%與26.3%。
貿易方式方面,一般貿易仍為主體,上半年達1060.3億元,增長8.9%,佔全市總值63%;加工貿易466.5億元,增長9.7%;保稅物流140.7億元,增長8.5%。三大主要貿易方式均實現穩健增長。
出口商品結構方面,電子元件、電腦零部件與鋰電池等高附加值產品持續發力,分別出口106億、45.6億與58.3億元,按年分別增長27.6%、38.4%、234.6%,合計拉動出口增長超過10個百分點。遊戲機、農業機械等新興產品也顯示出強勁動能。
每日70萬件包裹發往全球
相對而言,家用電器、通用機械與印刷機械等傳統出口品類略有下滑,其中家電出口103.5億元,微跌1.2%;通用機械與印刷設備出口分別下降22.6%與11.1%。
進口方面,集成電路、航空器零部件、金屬礦砂等進口金額大幅增長,分別進口77億、58.1億與63.9億元,增長64.7%、29.7%與120.7%,成為推動整體進口的重要動力。原油與大豆亦有進口,為去年同期所無。
受全球市場需求與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部分進口品類有所下滑。基本有機化學品、成品油、煤炭與未鍛軋銅進口分別下降23.6%、42.3%、53.8%與63.5%。
作為全國唯一同時與香港、澳門陸路相連的城市,珠海積極發揮區位與通關優勢,深化「港珠澳大橋經貿通道」建設。據統計,現時每日約70萬件電商包裹經港珠澳大橋發往全球,已實現「港澳次日達、全球7日達」,大幅提升物流效率與市場競爭力。
此外,珠海還正加速推進「港珠澳標準互認」機制。依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研發+珠海轉化」的跨境產業鏈日漸成熟,家電、電子與軟件產品憑藉標準接軌與認證提速,正在加速拓展歐盟等高端市場。
珠海市商務局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珠海智造」融入全球供應鏈,深化與港澳產業融合、拓展新興市場、強化口岸物流功能,為全年外貿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