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韋帕」於7月21日過境後,深圳汕頭合作區鮜門海灘出現大量海鮮沖上海灘景象,引來不少市民冒雨趕海撿拾,場面熱鬧,人人手持水桶「爆桶而歸」。然而,《第一現場》報道指出,這場「海鮮潮」亦引發衛生與安全隱憂。
國家應急廣播發出提醒,強調颱風過後雖有大量海鮮漂至岸邊,但部分可能已變質,不宜撿拾或食用,以免引發食源性疾病。此外,颱風過後近岸海域常出現水母、海蛇、海膽等具毒性或攻擊性的海洋生物,市民盲目撿拾恐引致人身傷害。
廣東疾控中心亦指出,颱風帶來的強降雨可導致生活污水、動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流入海域,進一步加劇衛生風險。濾食性貝類如生蠔,易富集副溶血性弧菌、諾如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進食後可能導致腹瀉、嘔吐、肝炎等健康問題。
當局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避免因「免費海鮮」而忽視安全與衛生風險。
當局稱,漂至岸邊的海鮮部分可能已變質,不宜撿拾或食用。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