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預防及打擊人工智能技術犯罪工作
25/07/2025
3851
收藏
分享
強化預防及打擊人工智能技術犯罪工作

近期香港高校一名男學生涉嫌利用人工智能軟件,生成多名女性師生不雅照,事件引發社會對人工智能(AI)技術犯罪的關注。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同時,亦衍生新型犯罪形態。今年4月下旬警方也接報本澳首宗涉及AI 深偽技術的詐騙案件,雖然得到及時發現並未造成市民損失,但也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縱觀全球及周邊地區案例,人工智能技術犯罪主要通過偽冒名人、親友聲音及影像實施勒索或誘導轉賬,以及非法獲取他人生物特征數據,例如人臉、聲紋等,用於合成不雅內容或虛假信息,侵犯個人信息與名譽等方式進行。由於使用門檻低、開源工具普及等,讓不法分子更容易掌握及運用有關手法進行犯罪行為。當前本澳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犯罪儘管可使用《網絡安全法》、《打擊電腦犯罪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律條文,但仍缺乏專門針對人工智能技術訓練、生成內容標識、刑事歸責等方面的專門立法及指引,難以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更新迭代快速及其“黑箱特性”。

為此,本人建議政府從完善法律法規、強化跨境警務協作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共同著手。包括可參考國內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及香港發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等做法,從人工智能技術訓練、生成內容標識、刑事歸責等方面出發,以專門法律法規強化預防及打擊相關犯罪行為。同時,通過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跨域警務協作,研究共同構建人工智能犯罪數據庫,實現詐騙手法、犯罪手法等信息共享;以及培養本地及引進外地“善偵查、專技術、懂法律”的網絡安全人才,共同遏止人工智能犯罪的發生。

直選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