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低空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空中遊覽成為新興旅遊熱點,惟隨之而來的「黑飛」與違規帶飛問題日益引發關注。中央電視台於8月3日報道揭露部分航校以低價吸引學員,推出僅需數萬元人民幣、學滿30小時即可取得飛行執照的課程,並聲稱可迅速從事空中遊覽飛行取酬,引發外界對飛行安全與監管漏洞的憂慮。
據報道,空中遊覽屬於搭載多人、以觀光取酬為目的的高頻次商業飛行活動,對飛行員資質要求極為嚴格。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多家航校標榜「短期速成」,有航校工作人員甚至表示:「只要能完成一次獨立起降,學滿30小時即可拿證,並可飛所有運動類飛機。」該類課程多以低價吸引年輕人與有飛行夢想的從業者。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合格審定規則》,要獲得運動類飛行執照,必須完成不少於5小時的單飛時間,並包含至少3次起飛與3次完全著陸。然而,記者查證指出,運動類飛機機型多樣,運動駕駛員執照並非「一照通飛」。
更令人擔憂的是,為取得飛行報酬,學員需在取得執照後累積35小時飛行經歷,合計達65小時方能合法從事有償飛行。然而,有航校人員坦言「可鑽空子」,只要與航校老闆關係良好,即便飛行時數不足,也可照常執飛營運任務。當檢查時,只需聲稱「幫忙飛,不取酬」即可應對,變相規避監管要求。
非正規商飛執照
業界專家指出,該類30小時所取得的僅屬初級運動駕駛員執照,屬私人娛樂用途,無法滿足商業運營的專業與風險管控需求。根據民航相關法規,擔任空中遊覽業務的正式機長,須具備商業駕駛員執照與至少500小時飛行經歷,並包含轉場與夜間飛行經驗。此外,根據2025年7月起實施的《空中遊覽和體驗帶飛公告》,在人口密集區從事空中遊覽飛行的直升機,必須為雙發以上,且達到直升機一級性能標準,以確保飛行穩定性與乘客安全。
低空經濟蓬勃發展之際,人才培育成為產業重點。多間高校設立無人機與通航飛行課程,以應對操作員短缺問題。然而在標準尚未完全落地與監管有待強化的過渡期,部分從業者濫用制度漏洞,既損害行業聲譽,也埋下潛在安全隱患。
對此,業內呼籲加強航校審核與資質認證,並推動飛行時數與執照用途的數字化追蹤管理,同時落實空中遊覽經營者的飛機性能與駕駛員資歷雙重審核機制。唯有在守法經營與技術規範雙軌並行的基礎上,低空經濟方能健康發展。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