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正式發布《東莞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明確從基建、場景、產業鏈和配套環境四大方面出發,提出14條扶持舉措,力爭一年內建成100個低空基礎設施,打造100個示範應用場景,全面推進「低空應用場景之城」建設。
低空經濟作為東莞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目前仍處培育期,但東莞憑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已形成涵蓋整機製造、零部件和材料的完整鏈條。數據顯示,東莞現有528家相關企業,超過70%集中在上游材料與零部件環節,其中全國約70%的無人機零配件來自東莞,凸顯其在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
《若干措施》首先聚焦基礎設施短板。對於新建通用機場,單個項目最高可獲500萬元補貼;新建或改擴建低空起降設施,可按實際投資額10%予以支持。東莞還將推進市級管控平台和低空智慧公共服務平台,力爭一年內完成100個基礎設施建設,並探索莞深跨市空域協同管理。
應用場景被視為低空經濟發展的「牽引力」。此次新政明確支持物流航線開通,包括市內、跨市甚至莞港跨境航線,並對年服務收入超200萬元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對巡檢、救援等政務場景,也將提供專項支持,以突破「製造強、應用弱」的瓶頸。
加大整機與零部件補助
在強鏈補鏈方面,東莞將加大對整機與零部件項目的補助力度。對於投資超1億元的整機項目、5,000萬元的零部件項目,將按投資額10%給予一次性補貼;檢測維護類項目則最高可獲200萬元;對於新建或改擴建投資超5,000萬元的企業,最高支持額達1000萬元。同時,東莞規劃建設八個低空產業園區,推動形成「綜合集聚+特色載體」的空間布局,力爭到2027年累計建成150個應用場景,整機企業突破30家。
針對產業化「卡脖子」難題,《若干措施》拿出「真金白銀」解決。eVTOL航空器適航認證可獲最高1,500萬元補貼,單一企業年度補助不超過3000萬元;低空領域人才培訓費用可享受10%補貼,單機構每年上限50萬元。同時,東莞還將加強金融支持和國際市場拓展,構建「人才培育—認證攻堅—金融護航—市場開拓」的全流程支撐體系。
專家指出,東莞此次新政將助力突破試飛場地不足、應用薄弱、人才缺口等瓶頸,推動產業鏈能級提升。東莞理工學院國際空天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房學謙表示,東莞不僅在無人機零部件上具備優勢,更擁有龐大的製造業集群與應用場景需求,具備「從製造走向應用」的獨特優勢。「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東莞全力搶灘低空藍海,形成全鏈條生態,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