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莊力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瞄準百萬台級產能
12/08/2025
2691
收藏
分享
瞄準百萬台級產能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正式發布《關於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這套被稱為「十條硬核」的政策,將「機器人生產機器人」作為產業核心突破方向,明確提出到2027年底形成萬台級具身智能機器人量產能力,並以此為基礎向百萬台級規模邁進,打造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高地。

經開區相關負責人指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量產,不僅依賴本體硬件製造,還需要「大腦」「小腦」等智能模組的技術攻關,以及涵蓋核心零部件、驅動系統、感知模組等在內的龐大供應鏈支撐。為此,政策明確支持率先佈局人形機器人中試量產工廠,提供技術轉化、工藝改進、型式試驗、小批量試生產等服務,打造共性製造服務平台。這些生產線將具備柔性化生產能力,可根據不同型號、功能需求快速切換,並探索由機器人自主完成裝配、測試與包裝的「機器人生產機器人」模式。

降低零部件打樣成本

為解決人形機器人產業從研發到量產過程中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亦莊將搭建機器人供應鏈快速響應平台,涵蓋標準件快速物流、非標零部件快速打樣等服務。針對小批量試製成本高的痛點,政策將按項目投入比例發放「打樣券」,顯著降低整機與零部件的開發成本,縮短研發到量產的週期。

量產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應用市場的拉動。今年2月,亦莊啟動「萬台機器人創新應用計劃」,計劃在今明兩年釋放近50億元市場需求,涵蓋高端製造、商業服務、醫療康養、電力巡檢、市政管理、園林水域、教育教學、社區物業等多個領域,其中人形機器人需求超過千台。此次「十條硬核」政策將與該計劃深度銜接,從首試首用、首台(套)獎勵到標桿場景建設,為企業提供分階段、全鏈條支持,確保量產產品能夠快速落地應用。

從萬台走向百萬台

經開區強調,柔性製造能力的建立與市場需求的釋放將形成正向循環。一方面,萬台級量產能力將帶來規模效應,推動零部件成本下降、產品性能優化;另一方面,更多應用場景的落地將吸引產業鏈上下游加速聚集,提升供應鏈穩定性與技術協同效率。隨着製造能力、應用市場和產業生態的同步擴張,亦莊的具身智慧機器人生產能力將在未來數年內由萬台級快速躍升至百萬台級,形成全球領先、全鏈條覆蓋的產業集群。

打造全球具身智慧製造高地

亦莊目前已聚集超過300家涵蓋核心零部件、整機製造、系統集成及場景解決方案的企業,為量產能力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隨着“機器人生產機器人”模式的落地,中試量產工廠將與供應鏈平台、應用推廣政策形成閉環,構建從研發、試製、量產到市場應用的完整鏈條。經開區計劃通過政策、技術與市場三重驅動,將亦莊建設成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策源地與製造中心,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具身智慧產業提供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製造解決方案。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