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再掀資本話題。中國證監會官網近日顯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樹」)已完成境內上市輔導,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輔導狀態目前已更新為「輔導驗收」。這意味著宇樹向A股遞交IPO申請的關鍵前置程序已基本走完,距離正式上市更進一步。
宇樹在2025年9月初曾在社交平台X連發兩份聲明,明確強調公司定位始終是「民用機器人」企業,並透露擬於10月至12月向交易所提交招股文件,屆時將披露更多營運數據。這一表態正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具身智能(Embodied AI)產業資本化進展之際,引發市場熱議。
根據公開的上市輔導備案報告,宇樹成立於2016年8月,註冊資本3.64億元,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王興興,其直接持股23.82%,並透過上海宇翼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持有10.94%股權,合計控制宇樹34.76%股權。依據輔導安排,中信證券及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將在2025年10月至12月評估宇樹是否達到發行與上市條件,協助準備申請材料,之後才會進入交易所及中國證監會的受理與審核階段。這代表宇樹最快可能在今年秋冬季、甚至之後才會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四足機器人市佔率第一
宇樹是中國四足機器人商業化的代表企業之一。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顯示,2023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中,宇樹以69.75%的銷量市占率排名第一。同年杭州亞運會期間,宇樹四足機器人在田徑場協助運送鐵餅、標槍等畫面引發關注,讓其品牌進一步出圈。
2023年起,公司全面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並於2024年5月推出輕量級人形機器人G1,基礎版售價僅人民幣9.9萬元,遠低於當時市場普遍售價動輒數十萬元,被業界視為「價格破壞者」。2025年春節,宇樹人形機器人更登上央視春晚舞台,同年2月,創始人王興興受邀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使宇樹在政策端與市場端均獲得高度曝光。
資本市場上,宇樹近期融資動作也受到關注。公司2024年2月完成B2輪約10億元融資,2025年6月向財新確認C輪融資完成,金額未披露。此外,宇樹與智元機器人於7月11日共同中標中國移動採購案,宇樹產品標段金額約4,605萬元,涵蓋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背包與五指靈巧手等;這被視為其商用落地與營收可見度提升的重要信號。
具身智能處於關鍵階段
眼下,中國具身智能產業正處於政策、資本與產業交叉影響的成長階段。就在宇樹完成輔導之際,同屬頭部玩家的智元機器人於7月宣布收購科創板公司上緯新材六成股權,「曲線」進入中國A股二級市場,上緯新材股價隨後連續8個交易日漲停,顯示市場對賽道上市故事抱持高期待。
儘管7月初具身智能融資熱潮再度升溫,市場對資本能否持續背書仍存分歧。有投資人認為,下半年投資節奏可能趨緩,但產業泡沫不會立即破滅;亦有機構認為,若人形機器人公司成功在二級市場獲得估值支撐,將對上游投資決策形成推動效應,進一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成長與資金循環。
宇樹的上市進程與估值表現,也將成為外界判斷中國具身智能產業從技術示範走向商業規模化的重要觀察窗口。隨著人形機器人逐漸進入量產與場景落地階段,包括安防巡檢、物流搬運、教育陪伴與工業輔助等市場需求正在清晰化,而宇樹能否把握住這一輪產業拐點,亦將在後續招股書數據揭露後受到更嚴格市場檢驗。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