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證實考慮入股英特爾

「為確保晶片供應安全」
21/08/2025
4314
收藏
分享
「為確保晶片供應安全」
「為確保晶片供應安全」

美國財長貝森特當地周二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透過《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 將對英特爾的部分補貼轉換為股權,藉此直接入股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根據此前《彭博》報導,白宮和商務部正研究將約 109 億美元補助轉為股權投資,規模可能相當於英特爾10%的持股,使美國政府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美國政府證實正考慮股權投資英特爾。(美聯社圖片)

貝森特在CNBC節目中指出:「這項舉措是將政府提供的補貼轉化為股份,可能增加對英特爾的投資,以幫助公司穩定下來,並確保晶片在美國生產。」他強調,這樣的投資不會迫使其他美國企業必須向英特爾購買晶片,而是以資本形式支持國內半導體製造,保障供應鏈安全。

從補貼到持股

白宮與商務部的研究方案代表著美國產業政策的一次重大轉折。過去幾年,華府以補貼推動晶片製造業「回流」,包括對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在美設廠提供大額資金支持。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期傾向於將「免費補貼」轉為「股權持有」,直接成為戰略企業的股東。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拜登政府實際上是免費給英特爾和台積電錢,但特朗普希望改變這種狀況。如果要給錢,我們希望美國納稅人能從中獲益。」這意味著,未來美國政府可能透過持股方式,在確保半導體供應安全的同時,讓公共資金參與潛在收益。

這並非特朗普政府首次在戰略產業採取積極角色。此前,美國國防部已介入稀土企業MP Materials,並以「黃金股」方式參與美國鋼鐵的跨國收購案,顯示華府日益強調透過直接資本參與掌控關鍵產業。

去年錄得巨虧

英特爾目前面臨嚴峻挑戰。該公司2024年錄得188億美元虧損,為自1986年以來首次年度虧損,原因包括先進製程落後於台積電與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缺乏主要客戶,以及在AI晶片競爭中錯失機會。

此外,公司治理亦成為政治焦點。總統特朗普本月初曾公開要求執行長陳立武下台,指控其存在利益衝突。然而,陳立武隨後入白宮會晤特朗普,並獲得總統稱讚其「成功故事」,風向急轉。如今,美國政府若真成為大股東,將使英特爾承受來自市場、政府與股東三方面的壓力。

軟銀20億美元入股

與此同時,日本軟銀集團也宣布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投資2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普通股,持股約2%,成為其第五大股東。

軟銀創辦人孫正義表示,英特爾50年來始終是全球創新的領導者,這筆投資展現對美國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張的信心。他強調,未來軟銀與英特爾可在人工智能、先進製程與晶圓代工領域展開協作。

對軟銀而言,這也是延續其全球AI投資布局的重要一步。自 2016 年收購 Arm 以來,軟銀已持續加碼半導體與AI基礎設施。今年更領投 400 億美元 OpenAI 融資,並投入650億美元收購Ampere Computing。業界普遍認為,英特爾的 18A 製程與代工業務若與軟銀的Arm、Ampere等資產結合,將補足其技術短板。軟銀集團將斥資20億美元持股英特爾約2%。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