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澳門人口結構轉變及老齡化社會來臨,澳門經濟民生聯盟展開《長者服務行動計劃前瞻性研究—養老和住房相關的政策措施探索》,全面探討本澳長者於養老、住房與跨境養老等方面的服務需求與政策銜接。八月廿七日,聯盟於會址舉行記者會發佈研究成果,項目獲澳門基金會贊助。經民聯舉行記者會發佈研究成果。(經民聯圖片)
記者會由聯盟副主席羅彩燕,聯盟副理事長李蔭良,副監事長甘智光、陳嘉豪,理事任君賢共同主持,逾卅名居民出席。甘智光表示,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澳門已進入高齡社會階段,長者服務體系面臨提質擴容壓力。是次調研以問卷及深度訪談為主,期望掌握長者實際所需,為政策優化提供依據。
陳嘉豪介紹,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以中學學歷及自有房屋為主,收入來源以工資及退休金為主。值得注意的是,逾五成二受訪者從未使用任何養老服務,顯示服務滲透率尚待提升。
僅一成六受訪者願跨境養老
任君賢表示,本澳長者對社區化、智慧化的養老服務存在潛在需求,但使用率偏低。僅一成半受訪者明確表示願意入住長者公寓,顯示大眾對相關政策仍持觀望態度。至於跨境養老方面,僅一成六受訪者表現出明確意願,經濟負擔、交通不便及醫療保障制度不接軌為主要障礙。同時,逾半數長者的住宅尚未進行適老化改造,住房安全與便利性成為未來長者服務政策的重要關注點。
李蔭良總結指出,是次研究提出四大方向建議:一為推動智慧養老服務整合,涵蓋數據追蹤、遠程醫療與社區支援等全鏈條服務;二為優化住房政策,發展“以房養老”及推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創新;三為推動養老金融改革,包括現金券制度與跨境金融協作;四為完善跨境養老制度對接,促進灣區內資源互通,提升政策吸引力與實用性。
他們強調,人口老齡化是澳門社會發展不可逆的趨勢,政府、學界、社會及媒體應形成合力,以制度創新與協同合作推動長者服務體系邁向多元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經民聯副主席羅彩燕接受傳媒訪問。(經民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