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海關推動「智關強國」 行動

助力灣區高質量發展
04/09/2025
2736
收藏
分享
助力灣區高質量發展

南海晨曦中,拱北口岸的「鮮活產品綠色通道」大門徐徐開啟,滿載果蔬水產的貨車駛向澳門。跨境貨車飛馳於港珠澳大橋,單牌車輛順暢通過橫琴口岸,巨輪在高欄港鳴笛啟航——這幅血脈相連的景象,正是拱北海關推進「智關強國」行動的縮影。隨着「十四五」規劃接近收官,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區域物流更加高效,發展動能不斷釋放。

8月28日,珠海一家航空科技公司倉庫內堆滿進口航材。公司負責人蒋女士坦言,若非海關前期指導,初次辦理減免稅業務時早已「暈頭轉向」。拱北海關針對航空產業快速發展及新企湧入,推出「春風」行動:建立數據庫與預審機制,結合智能系統自動提示優惠政策,並由關長帶隊上門講解。這些措施讓企業申報成功率達95%以上,減免稅款申請即報即享,避免錯漏。今年以來,已為區內航材企業減免稅款逾5000萬元,企業如獲「定心丸」,安心發展業務。

卡口通關的「智能速度」

在高欄港綜合保稅區,貨車只需幾分鐘便能完成卡口查驗。國內半導體存儲企業邁仕渡公司員工易菲感受尤深:以往區內物資使用仍需繁瑣申報,如今在「賦能」行動下,卡口實施分類分級管理,僅需填報關鍵要素,大幅簡化流程。今年公司已累計申報151單,平均每單節省半小時。結合「區橋聯動」優勢,物流暢通無阻,為企業搶得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先機。

舌尖上的「安全速達」

在中山溢鮮食品廠,凌晨的冷庫依然燈火通明。當地生產的鮮魚經「三聯三同」模式監管,可在兩小時內直達澳門餐桌。該模式自2023年率先實施後,不需批批申報,而是以同一企業、同一原料、同一生產線為單元進行抽檢,將監管前移至養殖與加工過程。這不僅提升效率,更確保食品全鏈條安全。兩年多來,僅該廠輸澳冰鮮水產品便超過400噸。今年模式更推廣至深加工食品,查檢時間縮短3日,調味品與啤酒甚至實現「秒放行」,讓「舌尖上的安全」更快抵達消費者。

大橋上的「包裹洪流」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跨境電商出口平台,如今每天處理超150萬件包裹,貨值超六億元。這些來自中國製造的商品,透過「大橋集貨—港澳轉鏈—絲路速達」模式,最快7天即可送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業跨境公司總經理冯猛回憶,幾年前業務仍寥寥無幾,如今僅今年出口額就突破100億元。

拱北海關在「絲暢」行動下,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制度,為優質電商企業提供便利;同時推動智慧化監管,升級X光機與自動分揀系統,查驗效率大幅提升。這條智慧驅動的跨境「快車道」,正在成為中國跨境電商邁向全球的重要通道。

從航材進口到區內物流,從食品安全到電商出口,拱北海關的「智關強國」行動不僅提升通關效率,還保障產業安全與品質。隨着「十四五」規劃進入尾聲,珠海及澳門在這些改革舉措加持下,正加快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願景,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