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猛「腹瀉酸奶」內地爆火

專家警告五類人不宜引用
15/09/2025
3741
收藏
分享
專家警告五類人不宜引用

近日,內地一款主打「現製」「高活菌」的網紅酸奶在社交平台持續走紅,但受追捧的原因卻並非口味,而是飲用後常引發腹瀉。有記者親身實測,短短四小時內就跑了四趟廁所。儘管如此,不少消費者反而「越屙越買」,評論區甚至出現「專治便秘」「求連結」的留言,有網民更將其戲稱為「新型瀉藥」。這款售價不低於40元(人民幣,下同)的酸奶,究竟是改善便秘的「神丹妙藥」,還是隱藏風險的「腸胃刺客」?

今年 7 月,該酸奶品牌在鄭州開出河南首店。開業後吸引大批消費者,許多人直言是衝著其「一瀉千里」的效果而來。商品描述中雖提醒腸胃功能較弱者、嬰幼兒不宜飲用,並建議一天不超過一杯,但依然阻擋不了年輕人「打卡」熱情。該品牌將產品分為入門、標準與高階版本,每杯售價 45 至 49 元不等,其中「Buff 暢系列」含高達5,000億活性益生菌,廠家更暗示其「暢通效果」更明顯。

銷量「越屙越有」

媒體記者實測過程顯示,飲用後 10 分鐘便感受到腸胃蠕動加快,兩小時後接連出現腹瀉情況,4 小時內如廁 4 次。有網民則爆料,因將此酸奶作為減肥代餐,結果引發急性腸炎送醫急診。網上更流傳不少「坐在馬桶上發評論」的調侃式留言,折射出消費者在「獵奇」與「需求」間的矛盾心態。

專家分析指出,該酸奶的「致瀉」效應可能與其超高活性菌含量及成分組合有關。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葉艷彬指出,成年人每日益生菌需求僅10億至50億,而這款酸奶一杯便高達 5000 億,超標數百倍。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則補充,部分口味如「西梅桃子味」中含有山梨糖醇和果膠,均具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再加上 550 毫升大容量與低溫刺激,導致腹瀉情況加劇。

五類人不宜飲用

專家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飲用高活菌酸奶:一是腸胃功能弱或患有慢性腸炎、腸易激綜合症、術後恢復期的患者,因腸道黏膜脆弱,過量益生菌可能引發「菌群移位」;二是嬰幼兒,因腸道菌群尚未成熟,易發生「菌群拮抗」甚至誘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三是孕婦與哺乳期女性,腹瀉可能刺激宮縮或經乳汁影響嬰兒腸道;四是老年人,因腸蠕動下降,容易出現腹脹、便秘或腹瀉等不適;五是過敏體質者,可能因酸奶或菌群成分過敏引發皮疹、瘙癢與腹瀉。

值得注意的是,王元釗強調,將「拉肚子」視為排毒是一種誤區。頻繁腹瀉會導致腸道黏膜絨毛受損,影響營養吸收,還可能造成電解質紊亂,誘發低血鉀和心律失常;同時破壞腸道菌群平衡,甚至增加腸息肉風險。如果出現嚴重便秘,應尋求正規醫療幫助,而非依靠高濃度益生菌酸奶「速效解決」。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