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產業掀萬億風口

國家標準將成行業轉捩點
16/09/2025
4797
收藏
分享
國家標準將成行業轉捩點
國家標準將成行業轉捩點
國家標準將成行業轉捩點

內地知名西北菜連鎖品牌「 西貝莜麵村 」,近日因「 預製菜 」爭議陷入輿論漩渦。隨後雖已公開道歉並承諾堅持「 現炒現做 」,但事件引爆的討論讓這一新興產業站上輿論風口。預製菜產業近年來快速膨脹,已成為萬億級市場的新風口,卻同時面臨信任危機與監管缺口,亟需清晰的規範與標準。西貝莜麵村預製菜事件引發關於預製菜產業的熱烈討論。 (網絡圖片)湖南彭記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預製菜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處理食材。(新華社圖片)

人民網研究院最新報告指出,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在 2026 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河南、四川、重慶等省份已建成規模化產業園區,形成涵蓋研發、生產、冷鏈與配送的產業鏈。隨著疫情催化消費習慣轉變,加上零售平台與外賣需求的推動,預製菜不僅滲透餐飲業,也逐步進入家庭日常,成為餐桌上的「新常態」。

然而,快速擴張也帶來隱憂。社交平台上關於「隱瞞使用預製菜」的討論不斷升溫,消費者對知情權與選擇權的焦慮,讓產業陷入信任危機。數據顯示,超過九成中國消費者在某些場景下能接受預製菜,但在餐館高價消費時,若發現背後是「中央廚房加熱」,往往會產生落差與抵觸。

制定國家標準阻止野蠻生長

對上游企業而言,行業的「野蠻生長」也帶來風險。由於缺乏統一規範,大量中小企業湧入市場,導致產品同質化、惡性競爭,甚至出現以次充好現象。食品安全隱患逐漸浮現,而這正是國家層面急於介入的原因。

近日,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 已完成審查,即將公開徵求意見。這份被視為「行業定心丸」的文件,首次明確提出「不添加防腐劑」的強制性要求,並對預製菜的定義、原料來源、加工工藝、儲存運輸及檢驗方法作出系統規範。草案還要求餐飲門店 必須明確標註是否使用預製菜,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這被視為對行業透明化的重大突破。

或推高生產成本三成

參與起草的專家表示,新國標與現行的141項團體與地方標準相比,更聚焦「安全底線」,將為執法提供直接依據。地方層面上,廣東已率先出台八項省級標準,其中包括要求產品名稱必須標示「預製菜」;湖南則計劃將「預製菜明示」納入食品安全操作規範。隨著國標正式落地,這些地方規範有望被統一並上升至全國層面。

業界普遍認為,國標的出台將成為產業的分水嶺。一方面,標準化將提升食品安全和消費信任度,為行業長遠發展掃清障礙;另一方面,也將帶來成本壓力。據估算,嚴格遵守「防腐劑禁令+冷鏈升級」的規範,將推高生產成本 15% 至 30%。中小廠商若無法承擔改造支出,可能在兩年內被迫退出或被併購,而頭部品牌憑藉資金和規模優勢,有望進一步集中市場份額。

從 國 際 視 角 來 看, 預 製 菜 未來或成為中餐出海的重要載體。中國企業若能藉由國標建立信譽,則有望在全球食品市場中打開更大空間。與依賴低價策略的 Temu、TikTok 等中國出海平台不同,預製菜企業若能複製「 自營+冷鏈 」模式,將形成差異化競爭壁壘,為中國製造與中國品牌增添國際競爭力。

觀察者網引述「 DT財經官方帳號 」報導,根據「 你能接受預製菜嗎 」小調研數據,超過九成的中國消費者接受預製菜,戶外露營場景接受度最高。而盡管社交媒體反對的聲音很大,但是在任何場景下都不接受預製菜的占比只有9.1%,不足一成。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