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駛過濠江路,天沐河面波光躍金,一艘艘賽艇劃開粼粼水波,琴澳青年們的號子聲與浪花擊槳聲交織成律。河岸旁,形似古琴的天沐琴台靜臥水岸,成為融合建築美學與人文精神的標誌性符號。這座建築內,“琴澳和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主題展”正以豐富的圖文、實物與模型,娓娓講述橫琴開發以來的奮進故事。
2021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正式揭牌,標誌著這片國家戰略加持的熱土,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四年來,合作區始終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使命,以“琴澳一體化”為路徑,在制度創新、產業協同、民生融合等領域持續突破,逐步構建起與澳門深度融合、與國際接軌的發展新格局。
庫迪咖啡管理總部落戶橫琴。(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澳門國際喜劇節在澳門和橫琴成功舉辦。(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一批琴澳特色的產業項目加快上馬
攤開世界地圖,庫迪咖啡的全球佈局已經遍佈28個國家和地區,門店數量超過16500家,位居全球第三。這家在國內咖啡市場具有領先地位的品牌,不久前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將管理總部落戶到合作區。在合作區,庫迪咖啡將佈局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服務及信息系統研發和品牌管理、門店運營服務等業務。未來,合作區希望支持庫迪咖啡探索在原材料進口、品牌國際化、市場拓展等方面,與澳門、葡語國家等開展深化合作。
作為在橫琴成長起來的澳資企業,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同樣引人注目。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穿刺手術機器人和微波消融手術機器人均成功獲批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分別被國家藥監局認定為國內首創、國際首創,就在上個月,自研的一次性使用微波消融針與微波消融治療儀又分別獲批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在精準微創診療賽道上,真健康不斷取得新突破。8月底,公司還入選了合作區首批“培優”企業名單,將享受更為精準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對接。
這樣的案例並非孤例。今年以來,合作區進一步聚焦“四新”產業中與澳門關聯度高的細分領域,推出“招大引優、育苗培優”雙輪驅動計劃,瞄準鏈主企業和細分賽道精準發力。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四新”產業增加值佔合作區GDP比重已達66.8%,成為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
在文旅會展商貿領域,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澳門國際喜劇節、數字藝術博覽會等在琴澳成功舉辦,持續深化“一會展兩地”模式。合作區加快建設澳門機場橫琴前置貨站等載體平台,加快華發跨境電商創新產業園和琴澳跨境電商產業園(創新方)招引工作,推動近80家電商企業、30家澳資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機構落地發展,持續完善跨境電商產業生態。
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領域,聯邦生物科技聚焦重大慢性疾病創新藥物研發,多個核心項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展現了生物醫藥研發的“橫琴實力”;香港嶺南藥廠有限公司跨境委託合作區粵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橫琴首個內地上市港澳藥品委託生產項目落地,體現了合作區藥品生產產能對大灣區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
科技研發與高端製造領域,一微科技新發佈AM970全場景智能機器人技術平台產品,持續推動機器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躍昉科技聚焦RISC-V架構芯片及全棧解決方案研發,為智慧能源、工業物聯網等關鍵領域注入自主可控的核心算力。
由樹木到森林,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已在合作區扎根生長、嶄露頭角。
合作區教育配套也日益完善,澳門學生人數增長較快。(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橫琴供電局打造“濠滿意”供電服務品牌。(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打造澳門居民融灣“第一站”
今年開學,澳門培華中學高一學生葉栩栩坐上了琴澳跨境學生專車。這趟9月1日新開通的專車,讓她不用下車再經口岸出入旅檢大廳或隨車人員驗放廳通關。學子們可以通過提前預錄、登車檢查、批量驗放的快速查驗流程,實現免下車集體乘車出入境。葉栩栩坐在舒適的座位上,看著窗外不斷變化的風景,很是感慨,如今,回學校的時間大約半小時,比之前快了25 - 30分鐘,非常方便。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琴澳通關“免下車”的範圍不斷擴大。在醫療領域,琴澳醫院落地點對點跨境轉運試點探索,救護車跨境實現提前備案、簡化查驗、全程不下車、緊急優先通行,確保經兩地指定醫院評估的患者能夠快速、順暢地轉運,從而提升醫療救治效率。
這些不用下車即可通關的“小切口”突破,反映出合作區為不斷增進琴澳民生福祉所做出的積極探索。放眼全島,合作區這座澳門居民的“新桃花源”正不斷整合粵澳優勢,釋放出新家園的虹吸力。
港澳大道前的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居民入住一年多來,煙火氣、人情味漸濃,澳式風味的餐飲店漸次開業,讓居民們就像生活在澳門一樣。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書聲琅琅,今年共有580名澳門學生在此就讀,而正在建設的中學工程預計年內建成。
“這裡既有澳門的生活習慣,又有橫琴的空間和機遇。”一位澳門居民感慨,“我們多了一個家。”
此外,在澳門大學合作區校區建設期間,澳門大學在橫琴宇信大廈建設了過渡期辦學點,研究生總數超過400人。每天乘坐由“澳門新街坊”和澳門大學提供的免費穿梭巴士往返橫琴口岸和宿舍,便利往來如同城。
如今,在合作區生活越來越便捷,無不得益於不斷完善的服務配套。澳門投資者通過商事登記“跨境通辦、一地兩註”機制實現“足不出澳”就地便捷辦理合作區商事登記;澳門藥,橫琴用,“澳門新街坊”衛生站上架首批 296 種澳門藥品,已為澳門居民提供服務4132人次;橫琴供電服務上線“三語四體”服務平台,提供澳門錢包MPay等支付渠道,讓澳門客戶用電業務“一次、一地搞定”,感受“無差別體驗”。
教育配套也日益完善,2025年秋季合作區16所學校在讀學生超9000人,其中澳門學生超800人,同比增長超6成。
值得關注的是,合作區這座“新桃花源”讓越來越多澳門人到此“躬耕”,找尋發展新機遇。南粵澳瑪創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璐珍將澳門物業行業標準引進合作區,以澳門的質量標準體系為合作區的服務項目把關。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由澳門青年雷震在橫琴創立,目前已經實現納米銀線的規模化生產,年均出貨量超過百萬片。澳門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浩光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太赫茲永磁機械節能物聯網設備產品,助力橫琴零碳島建設……
民生融合從“便利”走向“歸屬”,合作區這座“新桃花源”更具吸引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澳門人來到這裡,開啟新的生活和發展篇章。
合作區創新引入港澳籍勞動仲裁員參與勞動爭議案件審理工作。(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橫琴稅務部門推出針對澳資企業的激勵措施。(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合作區持續深化“保稅+”創新模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兩制”優勢轉化為制度紅利
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是特點,更是機遇。以往,港澳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執業需重新考取資質。然而,隨著合作區建設提速,港澳人士來內地跨境執業的全新探索多點開花。
澳門律師許冰如今每周穿梭琴澳,處理跨境商事糾紛調解。“過去港澳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市場需重新考取資質,如今基於合作區便利機制,截至今年7月已有1669名港澳專業人士在合作區跨境執業。她表示,“這不僅是個人的機遇,更是制度的突破。”在這背後,是合作區加快出台澳門醫療人員跨境執業、藥學技術人員跨境執業、合作區商事調解條例等3部法規,修訂港澳建築領域、港澳旅遊人士執業2部法規的探索,也為澳門專業人士跨境執業搭建了發展橋樑。
如今,合作區已經形成了具有琴澳特色的規則銜接工作指引,提出12類規則銜接路徑,走出一條“國家部委支持+粵澳層面指導+合作區落實”的規則銜接路子。
法律服務方面,合作區率先探索“內地調解員+港澳調解員”或“法官+港澳調解員”聯合調解模式,聘任境內外53名專業人員擔任特邀調解員,其中21名港澳調解員,著力加強糾紛化解合力;創新引入12名港澳籍勞動仲裁員參與勞動爭議案件審理工作,目前辦理案件百餘宗,為跨境民生與商事活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走進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科研人員可直接訪問澳門大學圖書館的跨境數據庫;在“澳門新街坊”,居民可接入使用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服務中心與大模型合規指導中心掛牌成立,為企業提供跨境數據流動“一站式”服務……這些看似微小的“聯通”,實則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跨越。
“澳門+橫琴”激活大灣區市場潛力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的診療科室裡,一台貨值162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進口彩色超聲診斷設備正高效運轉,為琴澳居民提供精準診療服務。“我們通過分線管理下的免稅政策快速引進設備,提升了診療水平,還大大減少資金壓力,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國際先進醫療。”該院執行院長戚德峰介紹。
橫琴大昌行物流中心-70℃的超低溫冷庫內,工人們將冷凍豬肋排、凍牛肉等一批批民生物資,迅速轉移至保溫貨車經橫琴口岸運送至澳門。橫琴大昌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阮啟光介紹:“2024年分線管理後,經橫琴口岸進境的保稅貨物實行簡化申報,疊加琴澳貨物‘一次機檢’通關舉措,物流時效、成本進一步降低。”
四年時間,“保稅+”創新模式在合作區持續深化,以琴澳一體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針對澳門食品流通需求,海關創新進境暫存中轉澳門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鞏固了兩地民生保障紐帶;“保稅+融資租賃”“保稅+物流”模式,降低了企業運營資金壓力;“保稅+加工”服務的推出,助力企業享受加工增值貨物內銷稅收優惠,打通了產品“出海”與“入內”雙通道……截至今年9月1日,合作區內海關備案企業2245家, 107家企事業單位獲得免稅主體資格。今年以來,合作區內海關備案企業進出口值超300億元。
創新不止於貨物流通。今年7月,橫琴稅務部門結合澳資企業實際經營特點,推出納稅信用激勵試點,針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分類制定四類十條激勵措施,覆蓋發票領用、納稅服務、政策支持、融資便利等多個維度。這一舉措不僅是稅務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更是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的重要實踐。
澳資企業普強時代(珠海橫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何國濤深有感觸:“納稅信用激勵措施精準對接了我們跨境經營的痛點,便捷的行政綠色通道、高效的出口退稅審核等舉措切實提升了運營效率。我們將繼續堅持誠信納稅,以良好信用打開更大發展空間。”
從貨物到規則,從探索到深化,合作區建設正不斷邁出實質性步伐。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穩步推進,全空間無人體系、澳琴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中葡經貿中心等多個重大平台加快建設……合作區正在成為大灣區制度創新與市場互通的重要“試驗田”。隨著更多創新舉措落地,“澳門+橫琴”的特殊化學反應將進一步釋放,為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正如一位受訪澳商所言:“橫琴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新桃花源’,更是制度創新中的‘共同市場’、文化交融中的‘精神灣區’。”站在四周年的新起點,合作區將進一步釋出制度紅利,擴大民生融合覆蓋面,激發市場主體參與深度,真正實現“澳門所需”“灣區所向”與“橫琴所能”的有機統一。唯有如此,琴澳和鳴的樂章才能奏響更恢弘的灣區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