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25日宣布,自10月起將對所有未在美國設廠的品牌藥與具專利的製藥產品徵收100%關稅。這項政策立即在國際醫藥產業和金融市場引發震動,外界擔憂藥價飆升與供應鏈受挫。不過白宮官員隨後強調,美方仍將遵守與歐盟及日本的貿易協定,相關藥品進口將適用最高15%的稅率上限,為業者提供緩衝空間。
《金融時報》及CNBC報導指出,美國與歐盟、日本的協定規定藥品關稅不得超過15%。白宮官員向路透表示,特朗普政府會遵守協定,因此歐盟與日本的藥品不會面臨100%的關稅,並強調學名藥不在加徵範圍。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美國政府就已啟動藥品國安調查,外界普遍視為徵稅前兆。因此,儘管特朗普政策細節模糊,但市場早有預期。從阿斯特捷利康到默克等大型藥企,26日股價基本隨大盤波動。
定義模糊引業界困惑
特朗普在公告中補充表示,若製藥公司「正在美國建設」生產設施,將不受關稅限制。他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解釋,「建設」定義為「已動工或施工中」。但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27日分析指出,對「製造」的定義仍不清楚,無法確定具體落實方式。一名匿名官員更透露,關稅豁免僅針對在美國生產的個別藥品,而非整家公司獲得豁免。
由於細節不明,製藥企業與投資者一度困惑。分析機構晨星(Morningstar)認為,雖然不確定性存在,但對歐美大型藥廠影響有限,因為它們大多已在美國設廠或籌建產能。
製藥巨頭加速投資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反而刺激了製藥企業加速在美投資。諾和諾德執行長多斯達爾26日表示,公司位於北卡州的廠區已在施工。安進同日宣布斥資6.5億美元擴建波多黎各工廠。瑞士藥企羅氏近期亦宣布投資美國新廠;阿斯特捷利康承諾投資500億元在維吉尼亞州建廠,用於生產減肥和代謝藥物原料。諾華則表示100%關稅不會影響其業務。
不過,禮來公司執行長里克斯則批評,美國政府關稅政策頻繁變動,公司難以依此作出長期投資決策,舉例指計畫在里奇蒙郊外興建一座價值50億美元的工廠便因此受到影響。
嚴重影響中小型生技公司
業界組織與專家對此政策提出嚴厲警告。美國生技創新組織(BIO)執行長克勞利指出,對創新藥物加徵100%關稅,將「摧毀」美國中小型生技公司,迫使其因高昂建廠成本而無法生存。加拿大商會高層帕斯卡·陳也警告,此舉將帶來藥價上漲、保險體系緊繃與藥品短缺,患者甚至可能被迫放棄基本藥物或定量配給。
《華盛頓郵報》則指出,特朗普的政策要求製藥商證明正在美國建設產能,卻未說明是否涵蓋已在美國設廠的公司或與美簽訂協定的國家,造成政策執行層面的混亂。
雖然大型跨國藥企大多已提前布局美國市場,直接衝擊有限,但分析人士擔憂,中小型生技企業將因無法承受成本壓力而首當其衝。若製藥商將額外成本轉嫁給保險公司與患者,恐進一步推高美國醫療開支。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