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活動的籌備現場,從舞台監督到技術執行,從策劃到現場管理,本地專業人才的身影日益增多。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澳門會展產業的成熟,更預示著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在保持開放交流的同時,逐步推進執行團隊的本土化建設。
近年來,表演人才本土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根據觀察,大型活動中本地表演者佔比已穩定維持在75%以上。然而,在製作執行層面,本土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間,製作團隊中的核心職位仍較多依賴外來人才。
推進本土化不等於排斥外來人才,而是要實現更有效的知識轉移,可以考慮設立明確的本地參與比例,在活動招標階段即要求執行團隊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本地專業人員,並隨著時間逐步提高這個比例,政府在此方面的引導在本土化進程中至關重要。
除了演唱會,本地大型活動執行團隊的本土化,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系統工程。它既要保持開放心態,繼續歡迎外來專業人士貢獻智慧,亦要給予有能力的本地團隊機會,以逐步提升其專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行業組織和相關企業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構建一個既扎根本土又接軌國際的人才生態系統。
當本地團隊能夠獨立駕馭大型活動的製作執行,當澳門的人才不僅能夠服務本地項目還能走向國際舞台,這才是本土化戰略真正成功的標誌。這條路或許漫長,但每一步都值得期待,因為它關乎澳門文旅產業的未來,也關乎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陳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