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供水「生命線」完成修復

兩條原水管以創新技術重獲新生
19/10/2025
2662
收藏
分享
兩條原水管以創新技術重獲新生

每日清晨流入澳門水龍頭的西江水,背後是跨境供水系統的穩定運作。近日,承擔澳門約三成原水輸送任務的對澳第一、第二原水管道(鴨涌河段)修復工程順利完工,這兩條服役逾40年的老舊管線,經創新技術「重生」,為珠澳供水安全再添保障。

該兩條原水管建於上世紀80年代,因地基沉降與風化導致管體損傷。今年3月動工時,工程團隊曾考慮傳統開挖換管方案,但為避免長工期影響供水,最終與中山大學科研團隊選用CIPP非開挖修復技術——被譽為「管道微創手術」,僅需4個13米見方的工作坑即可完成施工。

珠海水控集團為確保澳門用水「不斷檔」,提前於2024年初完成三條原水管互聯改造,施工期間由第三管臨時調配供水。修復材料採用三層特製軟管,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並以冷鏈運輸及夜間施工確保性能穩定。

工程於8月30日通水、9月17日驗收。經水壓與CCTV檢測,管道內襯層完整無滲漏,水質全數達標。焕新後的輸水管網有效解除老化風險,為澳門居民日常用水提供更長久穩定的支撐。(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