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疑遭黑客盜取12.7萬枚比特幣 

內地報告:疑為「國家級黑吃黑」
10/11/2025
5027
收藏
分享
內地報告:疑為「國家級黑吃黑」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11月9日發布技術報告,揭露一宗震撼國際加密貨幣圈的重大資產被竊案。報告指,柬埔寨「太子集團」創辦人陳志早在2020年12月底,曾遭黑客攻擊,失去超過12.7萬枚比特幣,當時市值約35億美元,如今價值已飆升至約150億美元。

這份題為《LuBian礦池遭黑客攻擊被竊取巨額比特幣事件技術溯源分析報告》的文件指出,2020年12月29日,名為LuBian Mining Pool的比特幣礦池突遭黑客入侵,其資產中超過90%的比特幣被盜。經追蹤發現,該礦池實際控制人正是太子集團首腦陳志。報告稱,黑客入侵後,這批比特幣被轉入特定錢包地址中,並在長達四年內「幾乎分文未動」,直至2024年6月至7月間再次轉移到新的鏈上地址。

更為蹊蹺的是,根據美國知名區塊鏈追蹤平台 Arkham Intelligence 的標註,這批比特幣的最終存放地址現被歸屬於美國政府錢包。報告指,這一變化意味著事件的性質可能遠不止於單純的黑客盜竊,而是「極有可能是一場國家級黑客組織主導的精準行動」,可被視為典型的「黑吃黑」案例。

今年10月14日,美國司法部正式宣布對陳志提起刑事訴訟,並宣布沒收與太子集團相關的12.7萬枚比特幣。該數額與2020年LuBian礦池被盜事件完全吻合。然而,美方並未說明其如何取得這批比特幣地址的私鑰,亦未公布具體的取證方式。中國報告指出,美方對相關加密資產的「合法獲取方式」仍存疑,極可能與當年攻擊事件存在關聯。

國際黑客行動「國家化」

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的加密資產,其鏈上地址和私鑰是掌握資產的唯一憑證。任何獲取私鑰者均可完全控制相應地址中的比特幣。報告指出,美方若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掌握陳志資產地址,技術上幾乎不可能不是經由黑客手段實現。

中國國家病毒中心在報告中總結,此案顯示國際黑客行動正日益呈現「國家化」特徵,部分事件可能混合了執法、情報與網絡攻擊等多重目的。報告呼籲,面對跨境加密資產被竊及司法干預等新趨勢,各國應加強對區塊鏈安全與主權資產保護的合作與監管,防止「數位財富戰爭化」。

截至目前,陳志本人與太子集團尚未對事件作出正式回應。這位被柬埔寨視為新興商界代表的富豪,近月已因涉嫌跨國詐騙、洗錢與金融操控遭多國凍結資產。如今再爆出「比特幣黑吃黑」風波,令其涉案版圖更添撲朔迷離。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