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岑浩輝將於下周二(11月18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26年施政報告。為深入了解居民對2026年施政報告關注焦點及政策期望,有團體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四成受訪者關注物價穩定和養老保障方面,亦有逾三成受訪者關注經濟發展、醫療衛生、就業及勞動保障等。
聚賢同心協會公布《 2026年施政報告意見收集問卷調查 》結果,逾四成受訪者關注物價穩定。 (市政署資料圖片)
(左起)程嘉雯、李靜儀、梁普宇及高岸峰出席發布會。(工聯圖片)
聚賢同心協會昨(12)日公布《2026年施政報告意見收集問卷調查》結果,共收回812份有效問卷,當中顯示,受訪居民最關心的五大施政範疇依次為,物價穩定(43.2%)、養老保障(42.1%)、經濟發展(36.5%)、醫療衛生(31.8%)、就業及勞動保障(31.5%)。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高岸峰表示,與往年相比,物價和養老議題的關注度仍居高不下,反映在經濟恢復過程中,居民對生活成本與長者支援的壓力感仍未減退。
協會副理事長李靜儀表示,是次問卷反映,物價仍是居民最關注的訴求之一。生活成本上升,包括食物、家用品及交通支出,令不少家庭感受壓力。她建議政府加強市場監管,引入更多競爭,增加市場供應穩定性與價格透明。
籲再推補助政策刺激消費
她亦提到,問卷結果顯示居民對經濟發展(36.5%)及經濟升級轉型十分關心,尤其在數碼轉型、創新科技及夜間經濟等方面發揮拉動作用。當中,對澳門未來刺激經濟與推動發展,最令受訪者關注的是「提供短期經濟刺激措施(35.1%)」與「強化青年就業及實習配對(31.4%)」,反映居民既期望即時紓困措施,也關心長遠的就業競爭力。建議政府明年施政中,推行消費補助等措施,刺激消費活力。在產業升級與本地人力資源結構的銜接著力,並檢討現行資助與認證制度,使培訓體系更契合產業發展,促進本地居民橫向流動與多元晉升。
李靜儀又指,養老保障(42.1%)為第二大關注項,居民反映長者生活成本上升、長者公寓價格偏高等。她建議政府研究目前養老金水平的調升機制,科學調整養老金與長者生活津貼;同時優化長者公寓政策,目前應降低長者公寓使用費金額、完善交通及服務配套,助長者有更好生活環境。面對人口老化和推進健康澳門藍圖,需逐步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除了經濟支援,更要完善醫療、社區照護及長者就業,以及加強照顧者支援等配套。
房屋方面,工聯副會長梁普宇表示,房屋政策仍是長期關注議題,居民最重視樓宇滲漏、管理及維修(38.1%)及樓市政策(36.3%),反映不少住屋問題集中在舊樓維修及管理責任上。他建議政府完善樓宇維修基金運作機制及管理法規,加大資助額,並對中產與夾心階層的置業壓力提供行政操作上實質支援。
倡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
在勞動及就業政策方面,受訪者關注焦點為青年就業(33.9%)、中高齡就業(27.3%)及外僱政策(22%),顯示社會各年齡層均期望有更公平、多元的就業環境。聚賢建議當局必須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尤其要有更多專項計劃,包括就業與培訓結合的措施,協助青年、中高齡和弱勢就業群體,並擴展職業再培訓、認證制度與靈活工時安排,以提升本地僱員競爭力。
高岸峰在會末總結表示,從調查結果可見,居民對未來施政的期望集中於四大方向:一是穩定民生、控制物價;二是強化養老與就業保障體系;三是加強就業保障及休假休息權;四是推動經濟多元與醫療優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