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往來港澳的小型船舶「振東813」在珠海斗門港完成海關手續後,載著77噸鋼結構件啓程駛往香港。這批貨物由珠海金灣區的遠東幕牆(珠海)有限公司生產,將用於香港國際機場「機場城市」戰略的重要基建工程——香港航天走廊。
由於鋼結構件體積超長、超寬,傳統陸路運輸難度大且存在安全隱患。為解決大型貨物陸運受限的問題,斗門海關創新推出「智慧監管+模式優化」的雙軌方案,構建「裝運視頻+船舶AIS軌跡」的全流程監控體系。透過高清攝像頭與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海關能夠實時掌握裝運細節與航行動態,確保運輸規範且異常能即時預警。
斗門海關監管一科副科長鐘林添表示,這種「前置監裝、全程追溯」的模式減少了貨物在監管作業場所的中轉作業,提升了大型貨物的運輸安全性和效率。同時,海關為企業量身設計「泊位裝船、到港驗放」方案,允許企業在自有碼頭以龍門吊直接裝船,抵港後再辦理通關,實現全程「水—水」直達運輸。遠東幕牆負責人陳洲指出,該模式每航次可節省約八小時裝卸時間,運輸成本降低近 30%。
今年以來,斗門海關已通過該模式驗放用於香港航天走廊、地鐵站及澳門人行天橋等項目的鋼結構件共1,355噸,貨值達2,349萬元,為粵港澳重大基建工程提供強力物流保障。(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