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6周年,由中央音樂學院澳門校友會、澳門中葡青年文化體育交流協會聯合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支持,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資助,澳門文化中心提供場租優惠的“明日之星慶回歸音樂會”,16日晚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隆重上演。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優秀學生與澳門本地音樂新秀、澳門青少年弦樂團攜手獻藝,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中西合璧的藝術盛宴。

(王一涵(澳門)小提琴獨奏:《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乾》)

(民族室內樂(北京):《在那遙遠的地方》)
澳門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白冰,文化局代表澳門演藝學院院長陳理理,中央音樂學院港澳台辦公室主任陶倩,全國文聯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澳門校友會會長周游、全國青聯委員澳門中葡青年文化體育交流協會會長伍嘉敏,中央音樂學院澳門校友會名譽會長梁樹森,澳門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張列,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副校長金京春,澳門青少年音樂家協會名譽會長林毓霞等,及多位音樂團體、社團負責人蒞臨觀演,與現場觀眾共同見證這場音樂盛事。
是次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七位屢獲國際國內音樂大獎的附中“小天才”,與兩位澳門本地獲獎新秀及澳門青少年弦樂團連袂演繹。曲目編排兼具傳統底蘊與現代活力:馮雨霏的二胡獨奏《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以塔吉克民歌為基調,韻味悠長;丁子涵的琵琶協奏曲《靜默之弦》演繹當代創作的深沉意境;潘亮羽的笛子獨奏《燕歸來》婉轉動人,盡顯民族樂器魅力。澳門本地學子同樣表現亮眼,倪若涵的鋼琴獨奏《蕭邦C大調練習曲》、《海頓E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技藝嫻熟,王一涵的小提琴獨奏《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幹》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小高潮。此外,孫乙禾的大提琴獨奏《波凱里尼A大調大提琴奏鳴曲》、王迦語涵的古箏與鋼琴協奏曲《如是》、李佳芮的長號獨奏《即興曲第一號》,以及民族室內樂《在那遙遠的地方》,澳門青少年弦樂團演繹的《肖斯塔科維奇第二圓舞曲》《萊頓弦樂小夜曲》等曲目,中西樂交替登場,讓觀眾流連忘返。

(澳門青少年弦樂團:《弦樂小夜曲》)
當晚令人欣喜的,莫過於音樂會的超高人氣。其时澳門正值格蘭披治大賽車、第15屆全運會,加上美食節等各類文化活動密集舉行,市民選擇極為豐富,即便如此,本次音樂會仍全场爆满,青少年占很高比例,觀眾的素质很高,安静而细心地欣赏,時而爆发热情的掌聲,為小音樂家們的精湛演繹深深折服。這一现象不僅印證了音樂會的藝術品質,更體現出它在澳門社會的深厚影響力,精准契合了市民對高水準文化活動的期待。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澳門校友會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明日之星慶回歸音樂會”已成功舉辦五屆,成為澳門“慶回歸”系列文化活動中頗具影響力的項目。活動旨在搭建澳門與內地青少年音樂交流的橋樑,通過專業展演與互動學習,帶動澳門青少年演奏藝術的提高,推動澳門音樂事業的發展,共同建設“文化澳門”,也為澳門“東亞演藝之都”的金名片增添靚麗光彩。

( 演出圆满结束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