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岑浩輝今(18)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並於下午5時30分在政府總部舉行新聞發佈會,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記者提問。岑浩輝明(19)日下午3時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應議員關於2026年施政報告的提問。
行政長官岑浩輝今(18)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 (新聞局資料圖片)
社會均期盼新一份施政報告能為澳門指明未來發展方向。(新華社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發表2026年施政報告後,公眾可即時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行政長官辦公室網站、新聞局網站及施政報告專題網站,瀏覧及下載電子版的施政報告中、葡文本。如有需要索閱紙本版的施政報告,可前往政府總部事務局、新聞局、公共行政大樓大堂政府資訊中心、法務局印務處、市政署、中央圖書館及郵電局索取,派完即止。
各領域施政方針的立法會辯論會議,日程分別是:11月21日辯論行政法務領域、24日辯論經濟財政領域、26日辯論保安領域、28日辯論社會文化領域,以及12月1日辯論運輸工務領域的施政方針。
坊間關注新一份施政報告內容,社會近期亦陸續表達各種意見,尤其對提振內需、改善民生有較大訴求。雖然本澳整體經濟數據持續復蘇,但復蘇不平衡情況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博彩業、旅遊業,零售業更屬重災區,尤其民生區因居民消費外流,營商環境越趨惡劣,餐飲、零售艱苦經營。加上全球經濟不明朗,因美國濫施關稅,擾亂全球金融市場和產業供應鏈而變得動蕩。雖然本澳看似表面影響不大,但實質上暗流洶湧,本澳賴以為生的旅遊業,內地旅客佔極大比重,本來旅客的消費模式已轉變,中美貿易戰雖暫停一年但危機未解,或再令內地旅客的消費力下滑,勢必牽連經濟增長和各行各業。
施政報告諮詢廣聽民意
為切實回應市民訴求,推動特區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澳門特區政府早於9月17日至10月17日開展了2026年度施政報告意見收集工作,共收到3,548份市民提交的資料,梳理後拆分為7942條意見及建議。特區政府已對所收集到的意見進行全面綜合分析,並將具有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納入2026年度施政工作中。
從市民意見建議涉及的施政領域來看,範圍廣泛,涵蓋民生、經濟多元、公共行政改革、區域發展等。意見數量前三位的重點施政範疇依次為「民生福利和服務」,意見2,232條,佔比28.10%;「就業及勞動權益」意見1,199條,佔比15.10%;交通範疇意見643條、佔比8.10%;「公共行政」和「文化教育體育」分別以6.69%、6.41%位列第四、五位。
市民最關注現金分享及就業等議題
具體議題方面,市民關注的前三位分別為「現金分享」、「就業」和「公交以外的交通議題」,分別佔意見總數的7.10%、6.94%和5.46%。針對這些議題提出的主要訴求是:民生領域,普遍支持維持現金分享,以及優化其申請程序,同時呼籲增加養老金、殘疾金等社會保障給付;就業方面,建議調整外地僱員數量、保障本地居民就業、提升最低工資;交通領域,要求推廣電動車、增加停車位、加強交通執法等。此外,不少意見關注公共行政改革、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等議題,當中包括提高公共行政效率、完善組織架構;推動新興產業發展、落實產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意見。
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社會普遍期望政府能將結構性規劃落實為具體行動。無論是經濟、房屋、文化還是就業,社會期待行政長官今日公布的將不僅是藍圖,而是具體可執行的政策,真正將今年4 月的承諾細化為切實可行的措施,並與國家接下來的「十五五」等重點規劃接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