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學」入選國家級扶持計劃 

官媒:意在重塑東亞歷史敘事
20/11/2025
3264
收藏
分享
官媒:意在重塑東亞歷史敘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拋出「台灣有事」言論後,中國輿論場隨即掀起一波「琉球地位未定論」。在此背景下,中國官媒《環球時報》19日刊文指出,「琉球學」今年正式入選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的國家級「絕學學科」扶持計劃,其象徵意義不僅在於推動冷門學科研究,更關乎中國在複雜地緣政治格局中的「話語體系構建」,並被視為中方介入「東亞歷史敘事重塑」的重要一步。

「絕學學科」扶持計劃由中國歷史研究院在2024年啟動,旨在支持具有重要文化與傳承價值的冷門研究領域。福建師範大學於今年9月正式獲批設置「琉球學」學科,是中國首個相關研究項目。特別的是,高市早苗7日發表「台灣有事」言論後,該校於15日火速舉辦琉球學研討會,宣示意味濃厚。

《環球時報》文章稱,琉球問題近年在國內外學界持續升溫,中國有必要以體系化方式切入研究。文中強調,琉球群島自1879年被日本併吞後,其主權歸屬爭議「在歷史與國際法層面始終存在」,而現今琉球地緣處境及美日軍事部署,更使其議題具有戰略重要性。

文章主張,「琉球學」是一門涵蓋琉球地理、政治、文化、中琉關係史以及琉球在東亞角色的綜合學科,定位應「與中國學、韓國學、日本學並列」。官方論述亦指出,該學科研究具有「破立結合」的功能——其「破」主要指解構日本對琉球歷史的「單方敘事」,例如「日琉同祖論」及否認琉球曾為獨立國家的說法;「立」則在於以中國視角重建相關歷史框架。

文章並稱,美日近來加快推進琉球群島「軍事要塞化」,中國在此時推動琉球研究體系化,正是以「學術理性」參與區域歷史敘事與地緣辯論,未來中國琉球研究將呈現體系化、融合化與國際化趨勢。

文章最後強調,「琉球學」的意義不僅在學術層面,更關乎「捍衛歷史正義、維護區域和平」,以及在國際博弈中強化中國的敘事權與影響力。(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