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昨(24)日在立法會進行2026年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引介時表示,就業是民生的基石。政府始終把促進本地居民優先就業作為重點工作,只要本地居民能夠做的、願意做的,就優先聘用本地居民。當局將充分發揮「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的作用,切實做好勞動力市場管理,通過舉辦多行業的招聘活動及提供轉介服務,提升配對成效,結合全面檢討並完善外地僱員審批制度,以及在公共採購中落實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為居民提供更多合適的職位。
當局指,治安警可能禁止黑工再入境澳門。(資料圖片)
還會善用綜合職業培訓平台,開辦更多不同類型、尤其與新興產業相關的課程,以更大的力度提升居民就業競爭力,實現向上流動或跨域轉職。在凝聚勞資雙方共識的基礎上,調整《勞動關係法》所訂定的產假和年假日數,強化對僱員勞動權益的保障。
當局將優化勞動力統計工作
有議員提出澳門居民就業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落差。統計局代局長龐啟富回應時表示,當局非常重視有關就業數據支撐政策的作用,政府透過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加強跨部門之間的行政資料和數據交流互通,包括與勞工局的恆常數據溝通機制。當局將會優化勞動力統計調查項目的內容,以豐富所收集的數據,例如受訪者中倘有人有第二份工作,將加強收集他們從事的行業及職業等資料。對於有部分在澳門工作的人士並非在澳門居住,統計局會加強對這批人士的統計調查,包括對相關人士估算;統計局就業調查季刊內容會恆常向社會公佈。同時亦會透過電子化手段,如「一戶通」等電子渠道,方便受訪者提供資料及數據。未來,當局會繼續透過不同的渠道了解勞動力情況,以及優化統計工作。
將優化現行外僱審批流程
完善外僱政策方面,戴建業表示,政府將優化現行外僱審批流程及工作指引,審批時綜合考慮企業規模、營運狀況、本地員工聘用情況等因素。透過跨部門資料聯通,結合同事出訪核實機制,確保外僱申請審批工作更精準、有效。充分考慮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差異,在兩類企業的外僱審批工作中尋求平衡,兼顧雙方營運需求。
勞工事務局局長陳元童補充表示,因應行業發展審批會有不同,比如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發展的人資存在差異,需要實施不同的外僱審批與管理方式。再者,本澳作為旅遊城市仍處於經濟復蘇步伐階段,部分需高強度和輪班的工作如清潔、房務等本地居民不太願意從事,依然需要人資補充;至於金融和高校等的文職崗位,在外僱續期時會因應就業市場配對情況動態調整,亦會結合中小企營運實際情況,政府會致力扶持中小企經營發展。
關於外僱非法工作問題,陳元童指出,對於非居民以自僱方式從事非法工作,按《禁止非法工作規章》規定,處罰金額為兩萬至五萬澳門元,而治安警亦可能禁止有關違法者再入境澳門。對於僱用黑工的僱主,按現行法律規定,則具有刑事性質。
政府研拉近勞資薪酬期望差距
在勞資薪酬問題上,戴建業表示,企業和本地人對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等需求有差距,未來將著重評估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並持續加強本地人就業培訓,以強化就業能力。他又指出,勞工局已經持續開展大量就業配對工作,目前正評估和研究如何拉近勞資雙方差距,未來將集中分析相關資料,並到市場收集訊息研究。
首店經濟計劃需聘請一定數量居民
另外,有議員關注《支持澳門首店經濟發展計劃》如何帶動就業機會,招商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謝永強表示,申請計劃的企業想要得到政府的資助,需按計劃規定聘用一定數量的本地居民,確保為本地居民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
政府相當重視青年職業發展
至於青年就業方面,戴建業稱,青年是社會的未來與希望,更是經濟長遠發展的支柱。政府相當重視青年的職業發展,將通過提升認知、技能培訓、就業支援等,多管齊下助力青年拓展視野、妥善規劃職涯。明年將繼續與內地名優企業合作推出實習和研修項目,讓青年汲取職場實務經驗,做好就業準備。繼續透過「就業+培訓」專項計劃,以及舉辦大型青年就業配對活動,協助青年對接不同的就業機會。此外,加強與深合區及大灣區青創機構合作,共同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專業支援,推動青創項目高質量發展。
有議員關注青年就業支援措施,陳元童表示,促進就業工作組透過跨部門合作,整合就業市場資源,重點收集適合青年的工作崗位,並聯合教青局等部門開展招聘會,強化資源統籌與對接。
當局表示,將會優化勞動力統計調查項目的內容,以豐富所收集的數據。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