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應對建築業調整
09/03/2017
10983
收藏
分享
未雨綢繆應對建築業調整
未雨綢繆應對建築業調整

正所謂「花無百日紅」,任何的產業、行業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曾經被譽為澳門經濟支柱之一的建造業亦不例外。隨著本澳經濟進入深度調整,以及大型娛樂設施項目陸續落成,原本接近六、七萬的建築業就業人口,在將來難免會相應回落,特區政府應及早關注當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引導與幫助本地建築工人向上或橫向流動,儘量減少因行業調整而產生的衝擊及可能導致的失業問題。

勞工事務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建築業外地僱員去年大幅減少逾兩成,加上今年第二及第三季度有數個大型娛樂場項目完工,預計建築業就業人口亦會相應減低。

面對建築業就業機會進一步壓縮,或許有人會認為,本澳建築業外僱數字長年高企,只要大幅削減外僱數量,就可以保障本地工人「飯碗」,但現實情況未必如此簡單。

建築業涉及眾多工種, 本澳確實長期缺乏某些工種的專才,唯有高薪向其他地區聘請輸入,加上本澳一直欠缺建築工人專業認證制度,縱使政府是以保障本地人就業為大前提,亦無法衡量本地工人水平高低,難以落實優先聘請本地高級技術工人。同時,本地建築行業青黃不接,進一步拉緊本地人資。在種種困擾下,建築業就業機會減少對本地建築工人的影響尤為嚴重。

隨著本澳未來不斷發展,尤其新填海地沉降後,各項大型基建工程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特區政府應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更多專業培訓課程,強化本地建築業工人的技術,協助他們提升薪酬待遇; 長遠而言,政府應考慮仿效鄰近地區,設立建造業培訓機構統籌行業培訓工作,同時打造本地工人數據資料庫及相關認證制度,樹立行業專業形象,一改過往建築工人無文化的觀念,提升社會認受性,藉此吸引年輕人加入建造行業。

政府施行完善的經濟、勞工政策,無疑是紓緩失業問題的主要因素,但能否充分把握每一個就業機會,歸根結底是取決於僱員個人素質及競爭能力。面對逆境,本地工人更應奮發自強、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有實力,又何愁被人搶飯碗?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