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化淡

一項惠民環保的搵「水」之道
10/11/2017
18205
收藏
分享
一項惠民環保的搵「水」之道
一項惠民環保的搵「水」之道

珠海第四條對澳供水管因強颱風「天鴿」而被迫延至明年上半年才能完工,雖然水務局稱,這不會對澳供水有影響,局長前日在「第12屆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上又補充,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決定城市發展的承載力。所以總結就只有一個字: 水。即是說,以政府現今「水頭」充足,應思考如何以「水」搵水。

早在七年前,已有本澳學者提出,政府應致力發展海水化淡,來解決澳門長期依賴珠海供水的困局,不要臨渴掘井; 去年,在本澳舉行的「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國家水利部原總工程師袁國林再彈此調,認為隨著澳門人口急增(1998年是43萬人; 去年是61萬人),水資源需求大,建議可以使用海水化淡,開拓新水源。

為甚麼不呢?讓我們先來看現實情況,去年澳門半島用水量,佔總體用水量64%,而離島區(包括氹仔、路環、澳大橫琴校區)的用水量則佔36%,全年用水量8,670萬立方米,即平均每日用水量23.7萬立米方。倘若沒有珠海供水,單靠本澳水塘儲水量(新口岸水塘200萬立方米、石排灣水塘45萬立方米、九澳水庫50萬立方米、黑沙水庫20萬立方米),只能夠捱13.6日,連半個月都頂不住。

珠海的供水,主要來自西江,但西江不可能沒有枯水期,枯水期的鹹潮倒也罷了,頂多食水鹹一點而已,但最重要的是,人家供水都有困難,實在長貧難顧,雖則國家有承諾,對特區優先供水,然而,隨著新城填海五區、港珠澳大橋、北安碼頭、各個大型住宅娛樂休閒設施相繼落成,未來本澳的用水量當會大幅遞增,若不主動謀策儲水之道,又如何達到局長所說的「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決定城市發展的承載力」的目標?

其實,全球很多沿海城市都採取海水化淡,以解決用水問題,即使以日本雨水充沛、河流潔淨,亦一樣銳意發展海水化淡。根據香港多年前海水化淡的經驗,一個水廠每天可以淨化13.5萬立方米海水; 倘若在路環另建一座海水化淡廠,以這標準計,一天淨化的淡水,就足夠供應全澳一半有多的用水量。

要是認為澳門附近水域水質不佳,大可在路環以南偏遠海域,抽取較佳的海水,以現今科技論,相信聘請外國專家,當可成事。

本澳未來的用水量只會有增無減,在「再生水」夭折、全澳仍沿用淡水沖廁的不利環境下,何不多花些錢,把供水這項重大民生工程做好,則子子孫孫,當受惠無窮。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