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道路醫生」隨時候命

添新修補車舖出平路
19/12/2017
38960
收藏
分享

澳門地少人多車更多,交通繁忙,日夜車水馬龍,行車路面可以說得上是「冇得唞」,亦難免時不時出現損壞。凹坑、沉陷、車轍、開裂及龜裂等情況,對交通安全造成隱患,負責路面維修的民政總署,在澳門、氹仔及路環各有一隊「道路急救醫生」,定期巡查及以瀝青維修路面,最近更引入一部新型一體式「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車」,用於迅速修補破損路面。

民署「道路急救醫生」正在修補破損路面,維護道路安全。

民署十分重視本澳道路使用狀況,路面出現損壞主要成因有四個方面:一是沉陷,地下埋藏的管綫變形,土壤自然或壓密沉降等引起沉陷;二是路面超荷載,因大量超載車輛行駛、車輛密集行駛或經常性塞車等;三是沙土流失,地下管綫或基礎建設的開挖、抽水及回填壓實作業等的施工質量均對路面的質量構成影響;四是天氣影響,如高溫令瀝青變軟,或因雨水滲入路面裂縫,行經的車輛輪胎壓迫路面,令損毀加劇。

引入新器材快速維修

目前,本澳道路路面主要分為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及鋼筋混凝土路面。由於瀝青混凝土較為軟性,在車流量過大情況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影響更為明顯。但在繁忙路段及未有條件封閉路段作全面維修的路面,民署一般以瀝青混凝土填補路面坑洞,這種方式的耐久性及質量不是最理想,屬臨時性處理,民署需將損毀路納入年度計劃,適時安排進行整路段的重鋪工程。

舊方式修補路面的耐久性及質量不是最理想。

民政總署最近引入的一部新型一體式「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車」,逐步取代舊有瀝青的修補方式。新車有節約、環保等優點,車身具備瀝青路面維修工作所需的機具及修補材料,一體式的設計解缺了瀝青維修工作需要兩台或以上工作車輛及相關駕駛員的煩惱,維修約需一至兩小時,更適合本澳目前塞車及人力資源短缺情況。

以新的熱再生修補車的機具,壓路機壓平瀝青。

一體式修補車減交通影響

民署城市設施維修處工程師張學鴻介紹「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車」時表示,施工中所應用的是「就地熱再生技術」,使用原路面的瀝青混合料,利用加熱板及電腦控制高溫間歇加熱技術,可快速將瀝青路面加熱軟化,亦減低瀝青在加熱過程老化的情況。實現高質量熱修補,根治路面因雨水滲入施工縫而出現損毀情況,亦免除了挖掘路面的噪音,同時又做到近乎100%舊料再利用,實現了材料節約與循環利用的環保效益。另外,熱再生修補車中設有旋轉加熱料倉,採用專利多段式轉動控制技術,並配有紅外線測溫傳感器,精準控制出料質量與溫度,以確保瀝青路面的維修質量;同時料倉可在車輛行駛及加熱板烘烤路面時同步作業,確保應急搶修的供料及時性。

民署「道路急救醫生」工程師 張學鴻

而且熱再生修補車具備壓路機及乳化瀝青噴灑組件,整體機組體積小,只需佔用一行車道的空間,可將交通影響降至最低。

工作人員需在百多度的瀝青路面上工作,夏天更是「上蒸下焗」,十分辛苦。

「道路醫生」「急救」馬路常遭市民白眼 任勞任怨

本澳交通繁忙,城市急速發展下道路工程繁多,市民難免每當見到掘路便「眼怨」。民政總署在澳門、氹仔及路環各有一隊「道路急救醫生」,但每日為澳門的馬路進行必要「急救」的「道路醫生」,卻不時遭人白眼,常要默默承受市民的怨氣。

其中一位「道路急救醫生」、民署城市設施維修處技術輔導員莫建明接受本報訪問時稱,隊伍每日只能在上班及下班高峰期中間的幾小時施工,務求將對路面交通的影響減到最低。他們的工作是必須的緊急維修,與建設相關的地下工程不同,而且佔用路面的時間很短,希望市民諒解。曾有市民反映為何不在晚上施工,是由於澳門現時實行噪音法,晚上無法進行維修。

技術輔導員莫建明

非單純一份工作 更是一份使命

談到作為道路維修人員的感受,已在民署工作20多年的莫建明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澳門就是自己的家,在工作中能為自己的家園出一分力,每日逐一修補小城路面的破損,已不會單純覺得是一份工作,更是多了一份使命,感嘆「能做多少便做多少」。

另一位資深前線人員、城市設施維修處職務主管黃桂華亦表示,工作期間亦曾被市民抱怨,但道路維修的工作還是不得不做, 不然就對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另一方面,維修工作一點也不輕鬆,工作人員需在百多度的瀝青路面上工作,夏天更是「上蒸下焗」,不時也感到快要中暑,並不是一般的辛苦,因此,多數年輕人也不肯入行。人資短缺問題難免雪上加霜,引入「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車」,也是個節省人資的解決方法。

民署城市設施維修處職務主管黃桂華稱,雖被市民抱怨,但道路維修還是要做,不然就對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

全新引入的「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車」。

民署城市設施維修處職務主管黃桂華工作中。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