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克思之名
07/05/2018
19088
收藏
分享
以馬克思之名
以馬克思之名

5月5日夜晚,珠海南屏北山里正舉行「北山音樂節」,電音、民謠、舞曲的樂聲與狂歡嘶吼的人聲震耳欲聾,北山里靠著北山音樂節的成功,慢慢成為珠海年輕人聚集的地點之一,更多的民宿、更多的文創小店、聯鎖餐飲品牌進駐,令當地人流愈來愈暢旺,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附近商家與居民樂見其成。

然而就在喧囂的音樂節人群背後,座落著的便是楊匏安紀念館。楊匏安是中國最早期的共產主義宣傳者之一,組織工人運動,在廣州建立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被譽為「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這晚紀念館牆上閃爍著炫目的光影,而5月5日這天也是馬克思200歲冥誕。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的墓誌銘上這樣寫著。前蘇聯的解體被視為共產主義實踐的挫敗,然而這不代表馬克思主義不值得一提。他早就預見資本主義社會,將由一小撮人掌握大多數的財富,而資本主義制度將會動盪不穩,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發生,工業化將會徹底改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些洞見完美預言了當代社會的發展,但他提出的解決方法,至今沒有國家能夠真正實現。

他相信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者無法擁有真正的財產,薪酬勞動模式將無產階級綁架,生產著工人自己根本買不起的商品,勞動所得又會拿去購買生活必需品,利潤自然會集中到掌握生產工具的資本家手中,因此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註定出現階級鬥爭,人類的歷史便是階級鬥爭史。他認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應該聯合起來,從掌權者手中奪取權力,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無國界社會,最終走向私有財產消亡的共產主義社會。

他的思想來自人道主義的出發點,相信生而為人的價值不只是為資本家創造利潤,但這種理想卻被冷戰時期東歐的失敗實踐徹底破壞,成為暴政與殺戮的代名詞。

馬克思的理念對現代貧富不均的社會、尤其是「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來說,仍然極其誘人。在西方社會,年輕人愈來愈厭惡資本社會,痛恨大企業與財閥,卻會被政府視為反建制的暴動者。而現在的左派政黨,也少有追隨馬克思主義,最多將之作為學術研究,而非政治理念。

如今的馬克思更是可以被商業消費或政治消費的符號,他的生前筆記,如今在拍賣市場上可以賣到200 萬英鎊,在他的家鄉德國特里爾市,亦推出一系列馬克思形象商品,如公仔、明信片、咖啡杯與磁鐵手伴,甚至馬克思紅酒等等,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燃燒馬克思的餘熱。

反對資本社會的思想巨人,最終也被收編成為資本社會的一環,共產主義至今也未能改變生產消費的模式,對馬克思的評價也充滿爭議,但就如唯物主義辯證法所強調,真理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如今全球多數國家的勞工能夠合法罷工、享有集體談判權、有限的工時與最低工資,也能上街抗爭示威,成為變革的一分子,不也是因為有馬克思,引領世界向著更加平等、人性的方向前進嗎?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