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殘津優化 幫扶殘疾人士

自在 自主 自立
13/11/2018
20652
收藏
分享

體育局主辦全澳殘疾人士運動日,體現傷健共融。圖為今年運動日其中一項目。 (資料圖片)

政府一直從多方面支援殘疾人士。 (馮達輝攝)

殘疾人士作為社會一個弱勢群體,澳門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殘疾人士權益,為體現對殘疾人士關懷,切實關顧殘疾人士生活,一直為殘疾人士提供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教育、醫療以及就業服務等一系列的康復服務政策及措施,確保殘疾人士獲得所需的各種支援。

行政長官將於本周四(15日)發表《2019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社會工作局日前向傳媒表示,非常關注社會有意見要求增加殘疾津貼,已向特區政府作出建議及由行政長官宣布。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從多方面支援殘疾人士,社會工作局根據「殘疾津貼及免費衛生護理服務的制度」法律,向符合資格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殘疾人士發放殘疾津貼,例如2018年度殘疾津貼,普通殘疾津貼為澳門幣8,000元,約有7,500宗;特別殘疾津貼為澳門幣16,000元,約有4,200宗,總發放金額約為澳門幣1.26億元。

為更好向殘疾人士提供基本社會保障,令社保殘疾金適用於所有殘疾人士,特區政府透過訂立法律將「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確立為長遠措施。今年10月1日起廢止《社會保障制度》中有關殘疾金「須在取得受益人資格後才出現殘疾」的申領要件,使殘疾金能普遍地適用於所有殘疾人士,收取社會工作局「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受益人自動轉為收取社會保障制度殘疾金,相關受益人毋須辦理任何手續,殘疾金金額與原「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相同。

殘助「系出多門」

澳門特殊奧運會執行總監蕭宇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對殘疾人士的補助措施「系出多門」,各部門之間都有不同的福利方案幫助殘疾人士,能有效地保障他們擁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包括有社工局的殘津、社保的殘疾金等。其中,他指出,社保殘疾金制度能真正地改善殘疾人士的待遇,因該制度只須符合標準則可領取津貼,從人權的角度來看,殘疾人士能有相對較高的獨立性和較大的自主性,殘疾人士可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而非純粹依靠家人過生活。

蕭宇康

蕭宇康受訪表示,各部門有不同的福利方案,確立殘疾人士最低的生活保障。 (馮達輝攝)

政府支援措施大有進步

蕭宇康稱, 自回歸以來, 特區政府支援殘疾人士的工作大有進步,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在整個制度上,現時對於殘疾人士的各項福利措施、保障的確是有所提升。於2005年開始,很多殘疾人士明白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勇於走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他們要知道政府是有甚麼政策能夠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發揮所長。他續稱,特區政府有很多關於殘疾人士的政策開始構想時都是抱著善意的原則,惟在實施過程中,未能貼切地解決殘疾人士現存的問題,冀政府可多從服務使用者的角度中考慮改善政策。

「顯能小組」助殘疾人士就業

為協助殘障人士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勞工事務局就業廳於2004年1月成立「顯能小組」,專責為僱主及殘障人士提供免費招聘及職業配對服務;並提供全方位跟進及支援,以協助殘障人士融入就業市場。「顯能小組」亦進行相關宣傳及推展工作,致力向社會各界推廣殘障人士的就業能力,以增加殘障人士就業機會。

蕭宇康稱,「顯能小組」十分積極推動殘疾人士就業,能有效地幫助殘疾人士尋找合適的就業機會。他稱,本澳殘疾人士的失業率並不高,從數據上看,比鄰近地區香港還要低,因如殘疾人士有工作意願,基本接近七成是可以找到工作。

蕭宇康表示,在澳回歸前,殘疾人士就業相當困難,很多公司不願意聘請殘疾人士;於回歸後,殘疾人士就業情況開始好轉,社會開始接納殘疾人士加入就業市場;直到近幾年,樂見許多大企業都願意聘請殘疾人士工作。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