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是「一國兩制」的精準拿捏
05/03/2019
18220
收藏
分享
大灣區是「一國兩制」的精準拿捏
大灣區是「一國兩制」的精準拿捏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已發布,將媲美紐約、三藩巿、東京的全球第四大灣區已初現。這個在2017 年「兩會」首度提出的概念,花了幾乎兩年時間才完成,可以看出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同時亦是「一國兩制」的精準體現。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打造成為世界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巨大基地; 以及發展成世界級創新科研中心; 還有建設成世界級城市群。

從初步概念的提出以來,國際對大灣區的評論從經濟角度看,認為任何整合程度的提高都是多贏的,但在社會及政治角度方,則擔心港澳原本的獨特制度、文化及國際地位將有所不保。但歐盟的發展與形成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有差異性的國家或地區可以在融合同時亦保留自身特色。歐盟一開始是六個國家建構產業同盟,接著整合的範圍擴大,從六國到九國到現在的28個成員國,整合的層次提高,從產業同盟到關稅同盟到共同市場再到統一的貨幣,所有這些,都屬經濟層次的整合,整合度愈高愈好。

但另一方面,考量到28國的不同種族,官方語言有24種,還有殊異的宗教信仰及文化與風俗習慣,因此政體設計不強求統一,目前只建構了歐洲議會,基至連歐洲軍隊尚未建立,這部分跟要不要交出各國的財政權以形成統一的財稅體制,恐怕都還需要相當的時間來磨合。

以粵港澳大灣區現行的行政及經社體制而言,它是「一國兩制」的體現,未來在差異性要求相對較高的政治及社會體制之外,經濟層次的整合度亦是愈高愈好的,換言之,大灣區「9+2 」城巿人們期待的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全面無障礙的流通。這樣全面的經濟一體化,一方面要靠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如高鐵網、公路網及港珠澳大橋等)來克服各種自然的障礙,另方面也要靠體制的改革與政策的創新,比如「一地兩檢」及稅務劃一等,也只有在經濟層面實現了高度及全面的一體化整合之後,大灣區「9+2 」城巿之間才能真正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毋庸置疑,大灣區體制創新的精髓就在於精準拿捏「一國兩制」的變與不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