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入梅雨潮濕季節,還有不到一個月更會「清明時節雨紛紛」了。澳港兩地都是地處華南兼近海邊,由春末到整個夏季,都不能忽略袪濕。
自疫情開關以來,澳門本土最引人注目的必數演出行業的爆發性發展,各地明星紛紛來澳舉辦演唱會,在政府1+4政策的支持下,文旅會展這個板塊比以往更具備自信,場地、藝人、娛樂經紀公司、製作公司、主辦方等等都願意更積極投入,整個市場都沐浴在高昂的氣氛中。2023年算得上是豐盛的一年,然而除了關注本土的市場以外,大灣區將是未來最需要重視的議題。
疫情過後,物價連連上漲,令到長者買餸、購置日用品等日常開支增大。不少長者反映,現時的養老金未能應付日常開銷,希望政府能及時調升養老金,回應長者們的訴求。 政府資料顯示,2022年12月,65歲以上的長者佔澳門本地人口總數的15.7%,接近9萬人。《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中指出,本地人口老化速度會持續加快,長者人口比例將在2030年上升到22.2%,達到聯合國超高齡社會的標準。長者為澳門社會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如何實現“老有所養”是特區政府和社會面臨的重要議題。
每年三月十二日是我國植樹節,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三日分別是國際森林日、世界水日和世界氣象日。整個三月,多個節日都與我們生態環境有關。
“地小人多”是澳門一直以來的挑戰。截至去年,澳門總人口為683,700人,按澳門最新土地面積(33.3平方公里)計算,堪稱中國「最擠迫」城市及全球密度最高城市之一。為了讓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政府多次透過「填海」擴大面積,甚至推出橫琴新街坊等項目。
根據2022年人口統計,本地人口中老年人佔比15.7%,而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23.1%,相當於約4名成年人撫養1名老年人。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長者政策以及相應福利保障措施,包括積極研究檢討社會保障制度和調升養老金。
婦聯退休員工協會日前假聯邦酒樓舉行春節團拜暨慶祝“三. 八”國際婦女節餐會,創會會長楊秀雯,名譽會長林婉妹、吳秀瓊、李衛群等資深負責人,與一眾理監事、退協會員及家屬歡賀佳節,近兩百人出席。
新橋坊會7日下午舉辦舊區重建座談會,邀請立法議員、城規會委員以及工程師等到場,與坊會居民分享舊樓重建的經驗,並探討加速推動都市更新。出席座談會的立法議員梁鴻細受訪稱,現時舊區大廈常見問題大多是滲漏水、供排水渠道堵塞及環境衛生惡劣等,相信許多舊區業主重建的意願高,但他們比較關心的是重建費用,以及在重建期間能否使用“暫住房”等問題。當局推出降低重建業權百分比和稅務豁免等措施,可增加業主重建的動力。
11日是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沙梨頭坊眾互助會以及沙梨頭土地廟慈善會11日聯合主辦「萬家歡樂賀土地寶誕」活動,一眾主辦方代表聯同各界友好、社會賢達共同舉行醒獅上香祈福儀式,乃疫後首次復辦賀誕,冀更好傳承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澳門土地信俗”。
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立法議員施家倫、宋碧琪、李良汪呼籲政府及社會關注女性的各項合法權益,致力於建構一個更加平等、公正的社會環境,尤其女性在就業權益特別是博彩行業中的女性從業員面臨的一些困境,期望能夠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