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昨(29)日發布「澳門青年人才培養專題調研」結果。新青協副理事長陳智榮表示,受訪青年認為,特區政府推出的人才培育措施,其成效和所投入的資源均有提升的空間。另外,研究發現只有三成四受訪青年認為本澳專業人才儲備充足,有超過六成的受訪青年有主動參與培訓項目提升自我的意願。
統計暨普查局就業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7月至9月總體失業率為2.4%,較上一期(2023年6月至8月)下跌0.1個百分點;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1%,與上一期持平;就業不足率亦下降0.2個百分點至1.6%。
統計暨普查局上周五公布資料顯示,2022年有營運的運輸、倉儲及通訊業場所共3,293間,按年減少27間,在職員工減少1,451人至18,992人。行業收入及支出分別為168.3億元(澳門元,下同)及151.6億元,同比分別下跌11.7%及10.3%;盈利減少22.9%至16.7億元。反映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按年下跌9.5%至61.6億元;部份場所添置機動車及設備,導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上升1.4倍至15.4億元。
香港貿易發展局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指,近年來,大灣區企業更注重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實踐及報告等方面要求,以符合政策法規、消費者、投資者的期望和要求,不斷發掘綠色市場所帶來的商機,大灣區綠色可持續發展未來可期。香港貿發局預測,大灣區ESG有關投資規模可能高達一萬億元(港幣,下同)。
第134屆廣交會第二期於上周五(27)日結束。廣交會新聞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二期延續了第一期的「火熱」,超過15萬名境外採購商到會,現場洽談成交氣氛熱烈,稱得上是「人財兩旺」。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制定新的人才政策,納入更多針對個人發展或科研項目的支持類目,充分發揮琴澳兩地資源優勢,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集聚深合區,進一步助力深合區推動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為深合區產業發展提供更強大的人才支撐。
活化澳門舊區是特區政府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目標,旨在通過特區政府主導,支持社會企業參與利用歷史建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更好發揮舊區的特色,並結合休閒餐飲和活動等元素,與社區合作策劃、組織及推出特色旅遊產品,分流旅客,吸引更多元化的客源,藉此帶動社區中小企業的發展。透過不同社區活化項目促進文化與旅遊業聯動,並使歷史片區發揮牽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的作用,盤活社區及帶動經濟。
特區政府聯同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有意見認為活化計劃可聚集更多人流,應計劃優化營地街市,以吸引更多旅客消費,為片區增加新活力點。
特區政府與各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六個歷史片區活化工作,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認為有關立項有助「舊區換新裝」,並指歷史片區活化是《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中的重要項目之一,能讓居民切身感受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好處。但過程中周邊居民與商戶必定會有不同意見,她期望政府作為主導方,要做好監督及平衡工作,建立多方的協調溝通機制,逐一解決活化中的難題,多聽取社會意見凝聚共識,早日為澳門開拓新的文旅空間,為社區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引擎,也為居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澳門金融管理局聯同兩家發鈔銀行上周五(27日)舉行新系列澳門元紙幣介紹會,公布新系列鈔票設計式樣和防偽特徵,並宣布拾圓和貳拾圓面額新版鈔票將於明年首季率先投入市場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