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製衣黃金年代!以劇作向女工 致敬
28/04/2019
26035
收藏
分享

《離下班還早——車衣記》主要講述80年代的製衣女工在工作及家庭上的生活點滴。

在2017年車衣記首次公演後,由於李銳俊覺得尚有不足之處,因此決定在今年再度公演。

李銳俊( 左) 及張楚誠( 右) 提到,排練時和製衣女工輕鬆相處的時光,令他們更了解製衣背後的故事。

製衣是熟能生巧的手藝,有延伸活動參加者表示十分佩服女工們以往的勤勞工作。

本次演出利用了光影呈現劇情。

演出所使用的布料不是一般時裝店常見的材質,而是製衣廠專用的布料。

本次演出設有延伸活動,由製衣女工帶領參加者一起縫製車衣。

走進吵鬧雜亂的製衣工廠,女工們日以繼夜地不停工作,是80年代最常見的景象。事過境遷,博彩業令經濟起飛,人們開始遺忘了製衣業工友對當時社會的辛勞付出。本屆澳門藝術節節目《離下班還早——車衣記》就以此為題材,以紀錄劇場的方式,盼能重新喚起觀眾對製衣業的記憶及感情。導演李銳俊感慨地表示:「希望能以這部作品,作為禮物送給以往曾努力工作的製衣女工們。」 (文:許珊娜 圖:李浩遠)

重新接觸 工廠與人情

80年代曾經撑起澳門三分之一GDP的製衣業,全盛時依靠女性勞動力,養活了無數家庭。因應社會轉變,今時今日無論是工廠數量或從業員都已大幅減少,製衣業成為了步向式微的夕陽行業。在2017年,李銳俊創作以製衣為題的節目《車衣記》時,訪問了多位製衣女工的親身經歷及到製衣廠進行實地考察,創作出以真實的素材為主的劇本,並以肢體舞蹈、聲音、氣味及空間等方式拼湊出製衣廠的環境及情況。

提到重製版和兩年前初演時的相異之處,李銳俊提到:「我們今次非常幸運,新加入的團隊演員張楚誠,他的母親就便是製衣女工。」而剛好張楚誠在劇中正是飾演製衣女工的下一代,和他的真實生活中的身份很類似,所以演起來更加入型入格。

講起自己的母親及本次演出,張楚誠立刻大笑地說:「這部戲實在是令我有很多Crossover的感覺!因為我本身就是被任職製衣廠的媽媽親手照顧長大的孩子。」由於他兒時到工廠的次數不多,所以對工廠的印象不深,但在排練時常常和一些女工閒聊,竟然讓他憶起一些在製衣廠渡過的童年時光。除此之外,因為演出讓他能以不同角度認識身邊最親密的人、聽到母親不為人知的往事,亦是他最寶貴的收穫之一。

揭開背後辛酸故事

製衣廠作為以前的龍頭產業,女工往往來自五湖四海,各有各精彩的生活經歷。李銳俊當初為了完成《車衣記》,曾訪問了11位女工,當中「偷渡姨姨」的故事印象最深刻。回想第一眼見到「偷渡姨姨」本人時,並不知道她曾有過如此艱困的經歷。

原來當時「偷渡姨姨」所在的地方情況十分惡劣,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很難滿足,所以才會冒着生命危險偷渡來到澳門。對她而言,製衣是用生命換來的工作,所以無時無刻都會拼搏到底。李銳俊更直言:「在訪問途中,曾有位受訪者說每天都會用盡全身力氣車衣。對現代人來說,這真的十分難想像!」外表柔弱的製衣女工,其實骨子裡大多勤勞堅強。工廠雖然封閉細小,卻如同一個小社會,世界各地發生的事都會影響當中某些人,進而令製衣女工的故事變得更獨特。

在工廠接到海量訂單的黃金時期,女工們當然需要無止境地工作,但如今製衣產業已漸漸衰退,她們又何去何從?李銳俊提到早前到製衣廠張貼海報時,曾遇到下班的女工。其中一位女工看到戲名時便打趣地說:「我們現在都很準時下班啊!」距今過去幾十年,製衣女工由當初做到冇停手到現今每天準時下班,雖然人工不高,但仍堅持從事製衣,只因一份「喜歡」。李銳俊說:「其實大多女工們都自豪於自己的車衣手藝,更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功感,所以才會繼續這份工作。

當我看到她們曾有過非常辛苦的工作經驗,卻仍熱愛車衣,便讓我想把《車衣記》做好,以藝術的方式記錄她們的努力及付出。」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