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老字號製麵專家

夫婦堅守傳統手藝
09/06/2019
60099
收藏
分享

羅生、羅太已一起經營漢記麵家超過30年,他們所製作的麵條仍然維持著傳統的味道。

製麵打粉要時刻留意機器及麵糰情況,不然便會影響到麵條的口感。

羅太不需把麵條秤重,單憑手感便可拿捏出精準的份量。

漢記出品的麵條,左起分別為全蛋麵、魚蓉麵、蟹子麵及菠菜麵。

羅生每天都會風雨不改地跑遍全澳送麵。

店門口的送貨電單車,已經是開店以來的第六台。

二人希望下一代能接手經營家族生意。

走進渡船街的漢記麵家,店東羅生羅太正忙碌地進行每日的例行製麵工作。窄小的店面是傳統的複式設計,客人在下層鋪面,會聽到在閣樓的製麵機運作的聲音。漢記開業多年,先後經歷過回歸、沙士及颱風「天鴿」等事件。面對多年來的大小困難,二人仍堅持全年無休,並以傳統方法做麵,只因捨不得一班老主顧。即使麵店工作十分勞碌,他們仍甘之如飴地說:「只要街坊覺得漢記的麵好食,那麼我們便開心、滿足了!」 (文:許珊娜 圖:馬詩穎)

「嫁」給麵條 勤勞工作

漢記麵家雖然不是熟食麵店,可以邊食邊坐、邊跟夥計聊天,但看著玻璃櫃中顏色各異的蝦子麵、菠菜麵、魚蓉麵及全蛋麵,一邊和老闆羅生說著日常瑣碎事,一邊看著羅太熟練地把麵餅秤重打包,亦是重溫舊日滋味的好方法。店鋪至今成立超過半世紀,製麵有著傳統的堅持及執著,製作過程及食材選擇方面,並沒有隨著時間過去而有所改變。雖然現時能利用機器取代部分較辛勞的手作過程,但羅太坦言:「做麵不能依靠機器,主要是靠眼力和手感!」每朝開鋪前,羅太便會做好各種麵條。製麵過程比想像中複雜,先要將份量適中的蛋漿和鹼水拌入麵粉,再放進打粉機中打成麵糰,過程更要細心留意麵糰的軟硬及濕潤度。然後利用壓麵機把麵糰壓平,使麵團變成金黃色的布匹狀,最後把上述步驟重複數次,再沾上麵粉,才能切成麵條。

眼前看似「製麵專家」的羅太,其實在嫁入羅家前,對製麵技術一竅不通。她笑著說:「在30幾年前成為羅家的一份子後,就好像嫁給了那些麵。」先在老師傅旁邊偷師學藝,再慢慢摸索出製作竅門及食材調配的技巧;多年來每日重複的工作,令羅太的手藝變得更精湛。羅生看著身旁的妻子,打趣地說:「我老婆製麵還可以啦!畢竟她是我們鋪頭的台柱,如果她不繼續工作,鋪頭就要結業。」

漢記除了經營零售生意,更會提供麵條給各大酒家食店作為食材,羅生認為這是對漢記麵條的一份肯定。早上接到訂單,羅生便會四出奔走、到處送貨,更試過由朝早8點一直忙到夜晚,幾十年來,天天如是。他說:「我每日何時下班?當然是把所有事情做好才能休息!」羅生一臉慶幸地表示,幸好多年來身體沒有出現過大病。即使偶爾有些小毛病,也能撑著繼續工作。就算夫妻倆想要出外旅行放鬆一下,都會事先做好多日份量的麵條,免得街坊一場來到卻撲空。

家族生意 繼承不易

作為家族生意,羅生、羅太從父輩接手店鋪,然而夫妻倆現在年事已高,他們坦言開始擔心麵家的傳承問題。羅太認為,製麵工作十分辛苦,因此現時很少人願意入行。雖然他們的兒子以往也曾跟他們學習做麵,但堅持不久便放棄了。羅太補充:「現在我們已經60多歲,很難再繼續長時間工作下去。」雖然熟客們都希望他們能繼續經營,但羅生表示,如果下一代不願意接手麵家生意,店鋪就只能做到他們這一代。他說:

「既然孩子們不想繼續經營,那我們便會做到退休為止,到時便算是光榮結業吧!」面對將來可能失傳的製麵手藝,二人雖然豁達,但作為食客未免深感可惜。因此趁著現時二人尚未退休,不妨把握機會,細味由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味。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