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變得

「冇難度」
21/06/2020
20444
收藏
分享

不少人認為,學習要通過「懸梁刺股」或「臥薪嘗膽」的方式,才能有所成就,但卻忽略了成功者自身的天賦。一番耕耘一番收穫看似美好,但現實中十番耕耘未必能有所收穫。通過了解如何「學習」與大腦的運作,讓每一份耕耘都能達到目的,讓艱苦的過程變得更為容易。(文:成奇徽 圖:互聯網)

學習並不只是記憶,普通人很難將所有書本的知識記憶在腦海當中,就算完成該項成就,是否代表你能靈活運用腦中背誦的所有知識,讓人有所疑慮。知識不等於信息,也並非簡單記憶某些件事情的描述。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Feynman曾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你所學的知識,你就沒有真正掌握過」。在他眼裡,真正的學習是需要從個人已知的條件當中,精準地發掘出問題和答案當中的規律,這一過程中的規律就是知識。

人腦思維就似彈珠遊戲,專注時將產生更多想法,但思維方式更為單一。但當人腦處於放鬆時,思維更為發散,能產生更多靈感。

放鬆十分鐘,讓你的大腦重回最佳狀態。

認識大腦運作

Barbara Oakley,從小數學成績不及格,最終通過後天對於大腦的訓練,成為美國奧克蘭大學工業系統工程學教授。關於學習,她強調人腦需要在「專注式思考」與「發散式思考」當中切換。她曾提及到知名畫家達利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手持鑰匙在沙發上睡覺,直到鑰匙掉下把他叫醒。Barbara Oakley解釋道:「睡覺時腦細胞收縮,細胞之間的空隙會突然變大,像是突然打開水龍頭,讓腦脊髓液流過,沖刷掉清醒時產生的有毒物質,有助於解決困難題目、理解學習內容。」每次演講,她都會不斷提醒大家一個法則:「專注25分鐘、放鬆十分鐘」,寓意大家應當在最佳狀態下學習。

Barbara Oakley曾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出版的書籍《學習之道》幫助過世界各地超過180萬讀者。

將剛學到的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與孩子分享,來檢驗檢驗個人學習成果。

將問題拆分解決職場新人常常面對問題束手無策,書本上的知識並不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原因是多數事情無法通過一種既定思維來解決。人類天生習慣於在大腦中搜索能直接輸出答案的解決方法,但生活中的瑣事並非如計算般直截了當,很難找到一種絕對適合的解決方法。如果將問題拆分成多個小問題,通過自身知識解決每一個小問題,能更有邏輯地得到問題本身的答案。學習亦如此,面對某個問題一頭霧水時,不妨將問題拆解出來,逐個解決,不僅能幫助記憶,亦能更有效地領悟新知識。

通常面對問題束手無策時,可以將問題拆解成多個小問題來解答。

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Feynman提倡以教代學,在教導他人的同時,尋找出自己對於學習知識中的不足。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